一边是病人苦等住院床位,一边是病区之间的床位“忙闲不均”,如何让医院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让病人尽快住院接受治疗?
这是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重要一环。
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省内率先创新病床管理模式,通过“择日住院(日间手术)中心+全院一张床”,利用“组合拳”推动实现从传统“人等床”向“床等人”转变。
病情急 先“借住”其他科室
近日,69岁的陈大爷因腰痛剧烈,坐立难安,伴有发热来附一医院急诊科就诊。
通过检查后发现陈大爷肾结石伴肾积水,泌尿道感染,需要尽快入院并手术治疗。但泌尿外科现有床位已满,难以收住入院,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医院服务管理处立即调配,启动“全院一张床”模式,统筹全院床位情况后,安排陈大爷到离泌尿外科最近的楼层综合外科病区入住,由泌尿外科医生团队和综合外科护理团队进行管理。在他们的安排下,陈大爷立即进行了急诊手术,解除了病痛,两天后陈大爷顺利出院。
陈大爷的快速入院治疗,得益于附一医院省内率先创新病床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分散诊疗
让病床“活”起来
据悉,附一医院茶亭院区核定床位2500张,年出院病人数达到12万人次,住院难是医院长期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医院以提升就医体验为切入点,高度重视病床管理工作,建立了由院长亲自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临床科室遵照落实的管理协同机制。
2020年5月,附一医院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择日住院(日间手术)中心,强化“择日住院—日间手术一体化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分散诊疗,提高各科室床位使用率。为实现床位资源优化组合,医院于2021年7月在全省首先启用“全院一张床”新模式,重塑和改进工作流程,推行计划性入出院,实现床位全院集中调配,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测患者住院、手术等待人次,弹性调整收治床位,优化各医疗组手术台次,由“人等床”转变为“床等人”,“患者跟着病床走、医生跟着患者走”。
针对患者个性化用床需求,支持一个临床科室关联多个护理单元,系统配置本科室学科相近的病区,让患者能够及时住院。为保证医疗安全,对于择日住院(日间手术)的患者加强风险控制,从院级、科室、医疗组层面加强三级监督管理,实行积分制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为减少“全院一张床”模式中跨科收治的争议,避免床位浪费,建立了还床信息系统自动判定和负面清单制,将相关医疗组与医疗质控积分挂钩,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能力。
据悉,创新病床管理模式后,让医院床位真正的“活起来”,患者“一床难求”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患者由原先等候7~8天办理入院手续降至3~4天,现全院平均住院日较前下降了1.5天,形成了良性循环。
此外,医院通过大力推广择日住院(日间手术)中心“一站式”服务,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明显提升,日间三、四级手术占比不断提高。减少了患者辗转奔波,降低了患者住院及家属陪护天数,节约了资源和成本,提升了医院总体床位周转率,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据最新回访数据,医护患的满意度均超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