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践行“晋江经验” 敢为天下先

全国首个县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陈丹红 文/图

上海六院福建医院

□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陈丹红 文/图

2020年,福建省政府正式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依托泉州晋江市医院建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全国首个县域里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应运而生。

为什么在县域成立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院如何补齐短板,高位嫁接?当地百姓获得感怎样提升?日前,福建卫生报记者走访晋江当地,一探究竟。

为什么要在县域打造国家

级区域医疗中心?

家住泉州晋江的陈师傅今年42岁,5年前他患上双膝痛风性关节炎,拍片检查发现,膝关节周边有大量痛风石,关节肿大明显且逐渐出现弯曲不了的症状,这严重困扰他的生活。

其间,陈师傅在省内多家医院寻求帮助,他得知如果要手术治疗,只能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长期治疗需要多次往返,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出行不便也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今年7月初,得知上海六院关节外科专家沈灏时常来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坐诊后,陈师傅前来问诊。很快,沈灏专家团队为陈师傅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膝关节置换术。眼下,他已经能够自由行走。

在当地,像陈师傅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晋江虽是县级市,但经济发达,产业密集,流动人口多,诊疗需求较大。不过,晋江市医院作为县级综合性三级医院,本身底子薄,同时北临泉州、南靠厦门,大型三甲医院虹吸效应明显,晋江市医院人才招引难,高端人才难以留住。因此,当地患者素有“北上南下”求医的习惯,转外就医比例较高。

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疑难杂症不用跑远门。这是当地群众寻医问诊中相当突出的诉求。那么,有没有可能将高水平医院落地在需求量大的区域,免去当地百姓来回奔波的困扰呢?

2019年10月,中央四部委联合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旨在以区域医疗中心为依托,打造医学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晋江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卫生主管部门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大契机。

晋江与上海两地商贸往来频繁,作为中国“断肢再植”摇篮的上海六院更是本地群众跨省求医的热门之选,但是,一个县级市想要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输入地,希望渺茫。为了赢得这次合作,晋江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赶赴上海与六院领导沟通。

晋江虽为县级市,但在经济、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均是医院发展所需考量的关键指标:全国百强县的雄厚经济实力,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本地人口200多万,侨亲300多万,周边半小时交通圈辐射人群更是达到2000多万,大量的人口对优质医疗服务有着长期稳定的需求;发达的交通网,极大程度方便了上海医生的往来,高铁直达,更是有着可能全国所有城市中最为便捷的空运体系,飞机落地后仅1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市中心,从来不必为往返机场浪费大把时间……这些都为双方医院的合作共建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确保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今后有着充足的发展空间。

在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多方努力下,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依托晋江市医院合作共建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获批,正式纳入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名单。

科研短板成县域国家区域

医疗中心建设难点

2021年上半年,在晋江市医院与上海六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双方的合作便迅速展开。很快上海六院便向晋江派出了第一批常驻医护团队。一场由晋江当地政府主建、上海六院主营的医疗改革在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兴起。

“创建国内首家县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会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党委书记王建波告诉记者,虽然挑战很大,但希望将其做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

作为一家县域里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相比其他输入医院,在科研方面的劣势是不可回避的。“科研能力是困扰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王建波介绍,科研能力的不足与之前县级医院的定位有关,那时候对于科研的投入和重视自然无法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

为了松解束缚,福建省编办对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提格,2021年,该院由原先的副科级单位升格为副处级单位,成为泉州市属医院(委托晋江市管理)。

“提级为泉州市属医院后,理论上科研指标的配给会有一个显著增加。但具体因为涉及多部门,还需要我们自己去积极沟通、做工作,好在现在我们起码有了先决条件。”王建波说,而将来能成为大学的附属医院,则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医疗方面,对医院实力都将是一个大幅的提升,更是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相辅相成。但这一块无疑是更难的,需要省内政策上的倾斜,更离不开教育部的支持。”

(下转7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