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门诊就医及住院诊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被安排或多或少的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及治疗。其中,超声检查类别里,包括全腹彩超、上腹部彩超、妇科彩超、泌尿系彩超、心脏彩超(也称为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检查)等。
心脏彩超能做什么
心脏彩超,即超声心动图,是将超声应用于心脏检查,在B超(“黑白超”)的基础上加上彩色超声,可以观察血流情况。检查时将超声仪的探头放置在左侧胸壁、剑突下(即“心窝处”)、胸骨上窝的皮肤表面探测,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心脏进行全面的检测以获得尽量多的信息,最后呈现在超声仪器的显示屏上,检查医生通过分析图像,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
心脏彩超最大的用途是观察心脏的结构,评估心脏功能。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座房子,那心脏超声能做的是观察墙壁是否完整、有无缺损、墙壁的厚薄(心室壁)、门窗是否开关良好(瓣膜功能)。
检查前的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的准备,无需空腹,可以正常进食、饮水。检查时穿宽松、低领衣物,方便暴露胸部及颈部皮肤,最好不要佩戴粗大的项链等装饰物。安静休息3~5分钟后检查,避免检查前剧烈运动、情绪过于激动。
哪些情况需要做心脏彩超
1. 出现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或体检听诊心前区杂音等,需明确病因
上述症状可能与心脏疾病相关,但不一定绝对是心脏疾病导致,因此需要心脏彩超检查进行初步排除或诊断。
2.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
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内科疾病均可能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需早期进行检测及预防和治疗。
3. 心脏做过手术,术后定期观察、复查
部分患者心脏做过手术,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等,需要定期复查心脏情况。
4. 具有明确的心脏疾病
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定期的随访与检测,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5. 术前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因心脏之外的器官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如肺部疾病、妇科、肝脏等疾病需要手术,而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对于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可能也会需要做心脏彩超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此外,胃镜、肠镜检查过程可能会引起不适,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人群,最好也进行一次心脏彩超的检查。
6. 新生儿
部分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生长指标不够或出现缺氧症状、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可能均需要进行心脏彩超的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导致的上述问题。
7. 进行抗肿瘤治疗的人群
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作用,表现为心脏功能的减低,此类人群也需要对心脏进行定期的功能评估和检测,尽早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简而言之,心脏彩超检查可以筛查出心脏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等,可以对心脏功能进行定期的跟踪随访。
心脏彩超检查安全吗
心脏彩超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发射及接收,并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以获得诊断信息。在检查过程中没有辐射,除皮肤接触部位有些许压力感或轻微触痛感外,无其他明显不适。并且检查方便快捷,性价比高,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黄惠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超声医学科 主治医师
课题: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编号:JAT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