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医协和医院刚成立的骨二科(脊柱外科专业)病房,总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病人围着骨二科主任廖忠,听他指着阅片灯一位一位地解释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注意事项。即使包围着的人已经站满了大半个房间,廖忠依然要确保患者听懂了,再转向下一位。如果患者略有迟疑,廖忠会把重点再讲一遍。
不久前,连老师就在明确了自己病情后,住进了骨二科。
连老师是福州幼儿园的一名生活老师。一年前,她发现自己腰疼,一个月前突然加剧,就像筋被扯上来一样,一刻都无法忍受。腰疼还影响了走路,连老师常常走路一分钟,要休息半小时。
在外院,连老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说可以保守治疗。艾灸、针灸、推拿等都试过了,后背被烫破了皮,疼痛却依旧。
连老师找到廖忠主任和崔为良主任。看了影像报告后,大家一致认为像她这种情况,压迫得比较严重,必须要手术。
骨二科主任医师崔为良向记者解释,连老师是部分椎间盘髓核脱出,压迫了神经,所以才会出现下肢疼痛。
“像这类手术,目前我们都是用单孔椎间孔镜,利用4毫米的脊柱内窥镜进入病人的腰椎椎管内,找到并清理突出的髓核组织,解除病人的神经压迫,病人很快就能康复出院。”崔为良主任说。
手术当天,崔主任为连老师进行了椎间孔镜的微创手术,手术用时45分钟。术后,医生让连老师抬起腿,连老师轻轻松松完成了。
连老师笑着说:“这个(痛)压着我十几天,太痛苦了!我后悔太晚来(做手术)了,是真的,这做下整个人都舒服了!”
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国内文献报道,在我国的腰痛门诊中有10%~15%的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经保守治疗无效,病人就要及时手术。腰椎间孔镜的常规应用体现了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治疗的微创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病变则代表了脊柱外科病人的基数和广度。
在华东地区,廖忠主任是最早使用先进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团队。2010年至今,已开展2000多台。病人常常是术前腿脚麻痛,行走不便,一做完手术就顿觉轻松不少,甚至可以马上下床活动。
除此之外,团队还通过手术打开侧弯畸形、驼背“折刀人”,为病人能够挺直胸膛、重新抬头做人不断努力。这类手术又体现了脊柱外科的高度。
廖忠主任团队治疗的病人脊柱侧弯最大度数达216°(“Ω型”),病人的身高从术前的140多厘米,被恢复到160多厘米。如今,这位姑娘已经凤凰涅槃,进入重点中学为更广阔的人生奋斗。
廖忠主任说,希望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让病人挺直脊梁,享受人生。福医协和医院骨科各亚专业团队也将共同努力,齐头并进,做到福建省第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