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我都会打开视频软件,看人家用车轮或液压机压扁一切物品,和那些瓶子爆裂、钢铁变形,就一个字——爽!”福州36岁的小范和记者分享着自己最新的解压方法。
近年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学习越来越“卷”,“解压”成了一个热门的词汇并引申出了解压经济的兴起。年轻人心甘情愿掏钱,试图以此对抗消极、治愈疲惫。但解压经济真的能治愈“精神内耗”吗?
“解压玩具”占满各种文创店C位
面对种种压力,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情绪。相比于过去默默自我调节,如今的解压显然有了更多实现方式。
在福州东百地铁站内的商场里,走几步就有各式各样的文创店,但无不例外的是,解压玩具总是放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各种造型的“捏捏乐”小玩具,可反复揉搓的史莱姆、无限拉扯的“香蕉”、发泄捶打的玩偶……种类十分丰富。
当记者打开某电商平台,输入“解压玩具”这一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指尖积木”“捏捏乐”“葡萄球”“水蛇”“起泡胶”等多个门类,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销量最高达到几万件。
数据显示,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增速达40%。
除了玩具外,在部分城市内还出现了类似“情绪发泄室”“减压体验馆”等主题解压场馆。消费者可以通过砸碗进行情绪发泄;在狭小的尖叫屋放肆嘶吼;还可以将陈列在四周墙壁上的小黄鸭等当作假想敌,随意揉捏。
“云解压” 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深更半夜的视频平台上,播放量最多的内容可能是你想不到的。修驴蹄、洗地毯、锻刀大赛、集装箱寻宝……这也被称为“云解压”。
“云解压”分为好几种,比如“暴力发泄类”、“治愈系”、“云体验”等等。
“暴力发泄类”如文中开头小范所提到的碾压万物,又如切肥皂,用美工刀一层层刮掉肥皂,让它分解成颗粒;
“治愈系”如用5分钟时间,看别人把一张特别脏的毛毯冲洗干净,再如修驴蹄,看手法熟练的修蹄师傅先用“大号指甲钳”干净利落地把过长的驴蹄剪掉,再用锋利的金刚铲挨个削平……治愈了大批观众的强迫症。
“云体验”如集装箱寻宝、荒野求生等,观众在惊叹创作者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对视频中展现的这种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产生无限向往。
结束一天大量又繁复的工作,经历漫长的通勤回家,年轻人在一天中最后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几乎不想再进行任何脑力劳动。网友调侃视频“修复的不是物件,是现代人破碎的心”,这也是此类解压视频得以长虹的背后诉求。
“单调、重复”让人更放松
近年来,年轻人成了压力爆表群体。近几年,及时行乐、佛系生活、超前消费等年轻人打破传统的新生活方式,一直成为讨论的话题。
对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建明表示,解压经济的兴起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压力,一些年轻人在面对焦虑时,承压能力不足,往往导致“压力无限扩容”。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所谓的“解压神器”或“解压视频”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减压效果。分析其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用力按压、揉捏、碰撞等方式带来视觉、感觉和听觉的冲击,通过刺激大脑起到发泄内心的愤怒、抵触心理,从而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同时,这些对小物件摆弄的动作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单调、重复”的性质。单调和重复性刺激是催眠的核心原理,是容易让大脑专注其中并得到放空和放松的。
因此,适度选择这些产品无可厚非,对此,郑建明建议选择方便、性价比高、柔和、不易上瘾的产品。例如:流体暴力熊、气泡膜、发泄球、巴克磁力球、指尖陀螺、无尽魔方、攻守对打机等……
正确找到情绪出口
才是解压阀
花钱的解压体验,只能缓解一时的焦虑。找一个精神避风港,投身一种快乐的解压产品,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固然是解压的一种方式,但我们终究要回归现实去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的解压更像是一个“心灵补给站”, 这种解压只是暂时的,压力只是得到短时间的缓解,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并非一种积极的方式,有些暴力的解压玩具,甚至可能加剧极端情绪的产生。而且,一旦年轻人深陷其中,停下前进的脚步时,不仅压力状态没有缓解,还容易陷入“解压套路”,掉进消费主义的深坑无法自拔,在“精神按摩”中流失更多精力、徒增更大烦恼。年轻人可以通过减少压力源、提升抗压能力、改变生活方式等方式来解压。
不妨试试:
1.正面面对,接纳情绪,试着去探索压力背后的“宝藏”。尝试寻找情绪出口,是避免陷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有效方式,每一种情绪都是信使,情绪的背后隐藏巨大的能量和宝藏。
2.积极暗示帮助减轻疲劳状态,重新获得自信和活力。例如:对自己微笑,自我鼓励,用积极的语言构建新我;或是每天抽出碎片时间,做一些擅长的事情,从细小的成就中肯定自己。
3.适当的运动,例如:跑步、练瑜伽、静坐、冥想等等,它可以让我们的神经得到放松,尤其是户外运动,散步、爬山等户外运动不仅能让人走出封闭的空间,与自然亲密接触,还有助于睡眠、缓解焦虑情绪。
4.呼吸减压法:面对压力,不要抗拒,试着接受它,通过深呼吸的方式调整呼吸的频率,放缓心态,减缓焦虑紧张,反复进行深呼吸有利于短时间内放松心态。
5.学会放松,如果感觉身心俱疲,充满压力,允许自己暂时停止所有的学习和工作,哪怕平躺放松,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6.当压力过高,并影响到正常生活,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