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改往常的紧张,一场特殊的生日温暖了整个病房。当天,患者陈爷爷度过了96周岁的生日。
对于陈爷爷来说,这个生日来得十分不易。就在2024年元旦,他经历了两次“九死一生”的危急情况。
陈爷爷因“吸入性肺炎”住进ICU,1月1日中午,心电监护仪突发警报,“提示室颤心率213次/分”。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立即准备除颤仪器,可就在这时,陈爷爷心脏停搏了,血压直线下降,血氧饱和度也无法测出。医务人员马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机械通气,同时予以强心、升压、纠酸等一系列积极治疗。
持续心肺复苏1小时后,奇迹发生了: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字跳动了起来!
谁知当天傍晚,老人家再次出现室颤,且多次反复。“太惊险了,1小时内出现8次室颤。”参与抢救的姚洁副主任医师说。
他们及时请来心内科医生会诊,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立即上调患者的心脏起搏器的起搏心率,同时停用可能导致诱发Q-T间期延长的药物,加强营养心肌。之后,陈爷爷再也没有发生室颤。
目前陈爷爷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自主意识恢复。
“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红艳认为,抢救成功率提升的原因,在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危重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在于医护人员对生命的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