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通常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而传播。一旦感染,病毒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症状包括恐水症、肌肉痉挛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致死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暴露于病毒的人类来说,及时有效的处置显得尤为关键。
有哪些生物有可能传播狂犬病呢?
狂犬病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与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接触来传播的。如狗、猫、狐狸、狼、猴子以及蝙蝠这些野生生物都有可能带有狂犬病病毒。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病毒会通过唾液进入它们的唾液腺,因此,它们的咬伤或抓伤会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请务必记住,哪怕是表面上看似健康或无明显症状的动物,也有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在与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接触时,我们必须实施预防措施,特别是在与野生动物接触或处理受伤的动物时。
如果不幸遭到狗、猫等动物的咬伤或抓伤,应该如何妥善处理?
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的要求,我们应当执行以下的措施:
第一,我们需要对受伤的部位进行适当的处理,这包括使用肥皂水和清水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努力去除或降低病毒的残留,并尽快前往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不管伤口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应当尽快向医疗机构寻求援助。
第二,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Ⅰ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为Ⅲ级暴露。
第三,在暴露正确分级后,进行规范处理。Ⅰ级暴露的人员,冲洗接触部位,不需要医学处置。Ⅱ级暴露者要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的人员,要处理好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狂犬病疫苗。特别注意的是,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明确,即如何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疫苗,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推荐的免疫程序有以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5针免疫程序于0、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其二“2-1-1”免疫程序:0天内接种狂犬病疫苗两剂(左右侧上臂三角肌注射一次),在第7和21天内各接种一剂,共接种四剂。温馨提示:那些正在接种国家免疫计划疫苗注射的孩子,可以按照标准的免疫流程来接种狂犬病疫苗。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标准的免疫流程进行其他疫苗的接种,但狂犬病疫苗应被优先考虑。
第四,规范处理后,出现心理不安和焦虑时应该如何应对?由于狂犬病的严重性,受伤者常常会产生心理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受伤者及时寻求心理辅导和支持,与专业人士交流,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必要时可进行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滴度在0.5IU/mL以上时,说明抗体水平较高,对机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对于狂犬病的暴露,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置。我们应该到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处理,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分级处理,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
(作者:林思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