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高人群数量庞大,但2018年数据显示,高血压的控制率仅11%,可见药物对慢病防治的效果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医学界和体育界都一致认为运动康复作为一种疗法,可以发挥更积极的防治作用。
患糖尿病多年的黄女士就尝到了运动康复带来的“甜头”。因服药后血糖依旧控制不稳定,在医生建议下,黄女士尝试了运动康复治疗。经运动康复专家的医学评估后,黄女士遵照每周运动3~4次,每次40分钟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的“运动处方”,连续锻炼了3个月。
“过去我也运动,但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不出效果。”黄女士说,“现在有了运动康复专家的指导,我会知道当我的心率达到多少时就要停下歇息,我不能超过怎样的运动强度。相比过去盲目而无规律的运动,现在整个运动过程我都感觉身心舒畅。”
规范的用药配合着科学规律的运动,目前黄女士的血糖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也终于使她意识到运动康复的重要作用。
运动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实质是“体育”与“医疗”的融合,是新兴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
提起运动康复,我国民众的普遍认知大都停留在专业运动员的运动康复治疗,或是老年人中风后的康复。
“事实上,运动康复受益群体不仅限于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林忠华告诉记者,除治疗专业运动员、运动爱好者因运动造成的损伤外,运动康复针对群体还包括自闭、肥胖儿童青少年,女性产康、女性盆底肌康复治疗以及更年期康复等,特别是现在鼓励生育二孩、三孩的情况下,运动康复医学可以为产后女性提供多类型服务。此外老年人在康复运动医学方面也会有较多需求,因为未来老年人的诉求不仅是疾病预防治疗,更多的是希望正常运动和幸福生活,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会更高。可以说,运动康复针对的年龄层已覆盖了人类的生命全周期。
都说“运动是良医”,在慢病的干预控制上,运动康复开始不断展现身姿。“运动康复不仅是帮患者做做运动那么简单,它会通过医疗级别的心肺功能评估和骨骼肌系统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身体的储备能力。此时再制定专门的运动量来治疗疾病和创伤,循序渐进地治疗,就能帮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姜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