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总听说身边有人因为“甲流”“乙流”“支原体肺炎”不幸生病倒下在家休养的。此外,在1月14日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给出研判: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者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
甲流(H1N1流感)、乙流(H3N2流感)和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感染病原体:不一样
甲流、乙流,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归属为病毒类,除了甲型、乙型之外,其实还有丙型、丁型;现阶段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肺炎支原体感染,顾名思义感染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
传播方式:不同
甲流和乙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途径更多样化,包括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和共用物品等。因此,在预防传播方面,对于甲流和乙流,重点应该是避免密切接触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对于支原体肺炎,还需要注意共用物品的清洁。
流行季节:不同
甲流和乙流属于季节性流感,通常在冬季流行,而支原体肺炎则可以在全年都有发病的风险。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中更容易传播,而支原体细菌则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传播。
症状表现:相似
不少人得了“感冒”后,想从症状上看看自己患上的是哪种“感冒”?但事实上,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很相似。流感病毒感染后,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同时常伴有较重的全身反应如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发热多为中高热,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
危害程度:相似
“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相比,哪个更严重?”
两者危害程度相似,都可能发展为重症。“流感”多为自限性,意味着大多都能自行缓解康复,然而对于部分高危人群,例如: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造成重症流感,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肺炎、心肌炎等,甚至危及生命。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具有自限性,可以自行缓解。但也有小部分人会发展为肺炎,甚至发生重症。人群普遍易感,但更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相比成年人感染后症状更重。
治疗:针对性药物不同
由于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感染的病原体不一样,治疗药物是有差异的。
抗流感的主要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玛巴洛沙韦,此外还有帕拉米韦、阿比多尔等,推荐尽早于48小时内服药。
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以及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
对于两者的治疗还包括隔离,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化痰等,以及中医中药辅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作者:林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ICU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