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人体的发动机,冠状动脉就相当于是为心脏源源不断“加油”的管道。当管道里隐藏着大瘘洞,本该给心脏加的“油”就会“偏航”了……此时若不及时诊治,随时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心梗,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简称:厦医附属二院)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位患者施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术,缓解了患者因“漏”造成的供血不足,同时填补了该院介入诊治的又一技术空白。
突发心梗
“瘘”窃走了冠脉的血流
三个多月以前,家住龙岩的61岁戴先生时常感到胸闷、气短、心悸,稍微活动下,就喘得厉害,他自觉因为年纪大了体质变差忍忍就过去了。不料,今年1月底,戴先生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同时伴随着出冷汗、头晕、无力、心慌,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在厦门打工的儿子让父亲赶紧到厦门,带着他到厦医附属二院急诊科就诊。急诊心电图提示: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厦医附属二院心内科陈代钦副主任医师、吴培福主治医师为戴先生做了急诊冠脉造影,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给予左回旋支介入治疗。而与此同时介入团队还发现患者左前降支近段可见较大冠状动脉瘘,左前降支近段至中段弥漫长病变,最重处90%狭窄。这个瘘的形成是引起患者胸闷气短和心梗的元凶。
陈代钦介绍,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引起心肌缺血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大血管间存在的异常交通,使冠状动脉血流绕过心肌毛细血管床产生分流,引起“窃血现象”,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若不及时处理,长此以往还可加重循环系统工作负荷,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微创”技术
巧妙把“瘘”封堵上
传统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结扎或者修补,手术复杂,创伤大、恢复慢、手术疤痕大,且手术效果差异大。而经导管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经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术前讨论和精心准备,陈代钦率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为患者行冠状动脉瘘封堵术。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成功在患者冠状动脉分支处释放弹簧圈,完全闭塞分支血流,同时针对狭窄的左前降支行支架植入术,保证冠脉充分供血。
术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无胸痛发作,恢复快且无疤痕,目前已康复出院。
陈代钦提醒,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引起心肌缺血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多数患者都没有症状。少数患者会随着年龄增长,分流量增大,由“冠状动脉窃血现象”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出现乏力、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往往会当做冠心病而误诊、误治。一旦确诊为冠状动脉瘘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随年龄增长,出现心力衰竭、瘘管破裂、细菌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据了解,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属于高难度四级手术,在厦门岛外鲜有开展。此次对冠状动脉瘘病人进行了及时、准确并且有效的诊治,真正体现厦医附属二院近年来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持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更好地为厦门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介绍
陈代钦,副主任医师。2023年5月19日,通过厦门市人才引进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急慢性心衰治疗,尤其擅长心内科介入治疗(冠脉内支架植入木、冠脉内旋磨术、IVUS 检查、FFR 检查、成人及儿童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术、TAVR、TEER、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近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文章6篇。
科室介绍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科。多年来,心血管内科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对心内科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及心律失常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开展了包括冠脉造影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冠脉内旋磨术、IVUS 检查、FFR 检查、成人及儿童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射频消融术、临时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手术在内的绝大多数心内科临床技术。
科室人员配备完善梯队结构合理。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级医师11人,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100%为硕士研究生。
(廖小勇 潘志明 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