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成年人的疗愈 重新养自己

■指导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郑建明

本报记者 刘伟芳

□本报记者 刘伟芳

进入2024年,社交平台上关于“重新养自己一遍”的讨论依然热烈。

“重新养自己”这个词,从去年开始热度就一直不减: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疼爱自己,满足自己的愿望,为自己花钱……这个过程,会对人生有哪些改变?这样的心态,能够帮助大家从繁杂的生活压力中抽离出来吗?

重新养一遍 按自己的方式成长

27岁“饺子”的童年并不美好,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虽不至于缺衣少食,但在花钱多的事情上,父母总是以“女孩子要那么多干吗”来拒绝她。

小时候“饺子”很喜欢画画,但学画画的费用不菲,妈妈拒绝了,这笔钱留给弟弟学轮滑了。小时候想要一条漂亮的裙子,300块,妈妈嫌贵没买,几个月后却给弟弟买了双上千块的鞋子,因为那样弟弟在班里有面子。

不怨恨但总有个结过不去,总有句“你配吗”在质疑自己。为此,“饺子”成年后对自己仍然很“抠门”。

在看到“重新养自己”的话题后,“饺子”拿出了工资买了个不错的平板电脑,报了几个网上绘画班。

“是的,我配!”这是“饺子”对自己的解答。

35岁的糯糯(化名)也走出了失败的婚姻,准备重新养自己一次。在上一段婚姻里,糯糯感受到了背叛和冷暴力。但因为从小就被教育在家庭里,女性要多忍耐,糯糯忍了3年。现在她终于忍不下去了,毅然地选择离婚。

“没有人爱我,没关系,我还有自己。至少没有人可以带着爱的名义欺负我了。”糯糯说,没有孩子,就把自己当孩子养。她写下想要完成的100个目标,计划着一个个去实现,满足自己每一个力所能及的小心愿……

用自己渴望的、喜欢的方式成长——这或许就是重新养育自己的最大意义吧。

不完美小孩的自我满足

有必要“重新养育自己”吗?有的。

“重新养自己一遍”最开始源于像“饺子”一样在童年时期受过创伤的人。例如在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下长大,个人的内心十分不自信,特别渴求认同与理解;在父母“我们都是为了你才不离婚”的虚假牺牲下忍受家庭关系的冷漠;在“多胎家庭”中反思爸爸妈妈究竟更爱谁以及为什么我会被父母忽视;“重新养自己一遍”成为一种治愈与弥补的方式。

心理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无论是爱或伤痛,家都是一个人一生中关系最密切的地方。一个人的成长往往受到原生家庭的深刻影响。无论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互动模式还是父母的情感表达,都可能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和情绪发展产生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然而,原生家庭并不是唯一的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因素。环境、社会和外部因素也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看到原生家庭的不足,给自己的人生构建新的体验,丰富自身内心力量来源,不把成长过程中负面的影响扩及新的家庭,让家成为更温暖、更滋润的地方,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也是重新养育自己的内涵。

养育自己不是放纵自己

但养自己并不代表无止境地自我宠溺,那些用不停的“买买买”“玩玩玩”等行为标示爱自己的口号,其实质上是试图通过物质消费来弥补内心空虚的行为,是内心深处“不满足”的体现,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好好把自己重新养一遍,不是简简单单地买个包或者吃顿好吃的,毕竟物质上的依赖是无法真正解决心理上的匮乏的。

重新养自己是找出困扰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如实地看见自己,珍惜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自我接纳,感受到爱和幸福,懂得什么是平等和尊重,才是把自己养一遍的关键。

所以,真正的“重新养自己”,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补偿,更是对自身内核的成熟和稳定的培养。它不在于消费了多少,也不在于物质上的满足,而在于建立一个成熟、稳定的自我内核。

重新养育自己,注意这些

1.原生家庭不是生活中所有问题的根源。

别沉溺于对原生家庭的讨伐,但对于那些受到过伤害的人,完成一次对“受害者”身份的确认很重要。大方说出自己感受到的伤害,向自己宣告:无论出于怎样的理由,这些伤害真实存在过,发生在我身上。而我受到伤害,一定不是我的错。

2.借助专业力量陪伴自己审视童年经历。

在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在安全的状态下审视自己的童年经历。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挑战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学会课题分离,聚焦在自身需要疗愈及成长的部分,以合理的方式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及时宣泄情绪。

3.学习自我关怀和爱自我。

培养自我关怀和爱自我的能力,对自己多一点爱怜,而不是回避问题或是继续自我指责。这意味着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放松和休息。“自我养育”的关键,是在不断自我修炼中,学会爱、施予爱,用爱自己的方式,成长为内心最渴望的模样。

4.修复需要一个过程。

重新养育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改变带来的阻力和痛楚。疗愈自己的过程中,过往的痛苦经历可能会重复出现,容易回到旧的方式,接受这个过程,不要谴责自己,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

人生在世,最高级的活法,或许就是敢于撕破社会赋予的标签,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始终把选择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更可能活出自由而充实的人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