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死,只希望能够活得舒服一点,不要让我那么痛。”这是很多癌性疼痛(癌痛)患者的真实心声。癌痛是一种肿瘤患者无法承受之痛,约8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会出现癌痛,其中1/3为重度疼痛。
缓解疼痛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疼痛
疼痛指的是与一种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体验。由恶性肿瘤疾病或治疗引起的相关疼痛,称为癌痛。引起癌痛的原因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肿瘤的相关性疼痛:80%以上的患者主要是由于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疼痛,如肿瘤压迫局部组织、肿瘤侵犯神经、肿瘤转移到骨或内脏器官等;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这类疼痛常见于手术后伤口痛,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疼痛,比如放射性黏膜炎、化疗引起的相关性周围神经疼痛等。
(3)其他非肿瘤因素的疼痛:由于患者有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疼痛。如患者既往有偏头痛、痛风、带状疱疹等。
什么是疼痛评估
为了使疼痛能够量化,以便临床更好地处理疼痛,我们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进行疼痛评估。常见疼痛评估工具有以下几种:
(1)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该评估法是根据患者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中、重度疼痛。具体见上表所示:
(2)数字评分量表(NRS):由0~10共11个数字组成。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数字越小就表示疼痛越小,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剧烈。患者从0到10这11个数字中选择一个数字表示疼痛情况。其中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NRS量表适用于清醒且对数字有理解能力的8岁以上的孩子和成人。
(3)脸谱疼痛评估量表(FPS-R):对于NRS评分量表不能掌握的患者可以选择脸谱评估量表,脸谱评估量表是由6张不同的脸谱组成,每张脸谱还有相应的数值方便记录疼痛评分。脸谱评估量表不仅适用于对数字评估量表不理解的成人,也适用于5岁~12岁的孩子。
癌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为合理地进行镇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痛治疗5项基本原则: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是首选的给药方式。
(2)按阶梯给药:可以理解为按疼痛的轻、中、重程度选用相应药物及给药方案。治疗轻度疼痛,临床上常选用非甾类抗炎镇痛药;中度疼痛多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主要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3)按时给药:在治疗癌痛用药上,不是根据“什么时候痛什么时候吃药”,而是按照所用药物有效作用时间给药,所以不管有没有疼痛,都必须按时服药。
(4)个性化给药:因个体存在差异,使用阿片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能有效缓解疼痛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理想剂量为止。临床上,吗啡的应用没有用量上的限制,患者需要口服多大的剂量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就有权服用多大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应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作者:谢莉 福建省立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