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癌症中,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三“兄弟”都不是“善茬”,它们早期症状都不明显,很多患者发现时大多已为中晚期。
为了帮助民众尽早发现体检报告中的癌症端倪,把癌症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5月29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主任、二级主任医师田毅峰教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严茂林教授做客《大医生开讲·省立直播间》,与观众们分享了许多关于肝、胆、胰的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人次超37万。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千万别放过
胆囊结石十分常见,在我国发病率约10%。胆囊结石会不会癌变,自己体检发现的结石需要怎么处理,是直播中观众多次提到的问题。
针对大家的困惑,田毅峰指出,胆囊癌患者中70%~80%都患有胆囊结石,但这并不说明得了胆囊结石就一定会转为胆囊癌。“对结石不过分担忧也不轻视,是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因为99%的胆囊结石不会癌变,不过结石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患者发现结石癌变时都已是晚期,所以务必要定期关注结石的生长情况。”
在对结石的治疗上,如果它已经导致了腹痛、呕吐、皮肤变黄等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手术切除,防止结石刺激产生炎症诱发癌变。如果没有症状,可半年或一年查一次彩超,必要时查CT或磁共振,观察结石和炎症进展,如此即使癌变也能将肿瘤扼杀在早期。而对超过10~15年的结石,即使没有症状,目前医学上也建议手术切除,防止癌变可能。
在预防上,胆囊结石的发生和饮食关系很大,大鱼大肉、油脂食物摄入过多或者长期吃素,都会增加胆囊结石患病率。此外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胆囊在早晨失去排空胆汁的机会,使胆汁淤积在胆囊中,增加患结石的风险。所以荤素搭配着吃,三餐按时进食,对身体更好。
发现乙肝、肝硬化应积极治疗
在谈到肝癌时,严茂林指出,我国是新发肝癌和肝癌死亡大国,每年全世界新发肝癌和肝癌死亡人数中有近一半出现在中国,因此肝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然而,肝脏内部没有感觉神经,肿瘤可在肝脏内部生长到很大都不产生压迫感,要靠自觉症状来发现早期肝癌几乎不可能,只有定期进行针对性体检,才是发现肝癌的重要措施。
要想尽早发现肝癌信号,除了腹部彩超、肝功能检查外,一项血液检查很重要,这就是甲胎蛋白检查。
甲胎蛋白是肝癌肿瘤标记物,它的特异性高,有慢性肝炎、肝硬化、严重脂肪肝,以及长期大量饮酒,或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在体检中增加这项血液检查。
在拿到体检报告后,严茂林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因为70%~80%的肝癌是由乙肝、肝硬化发展而来。另外,常吃霉变、腌制食物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他提醒大家务必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喝酒;不吃发霉食物,特别是霉变的花生、坚果等;多吃新鲜果蔬。
胰腺癌易被误诊为胃病
相较于胆囊癌和肝癌,胰腺癌从发现难度上看,就更胜一筹,来就诊的中晚期患者占比也相对更多。胰腺癌“作案”手法凶狠,还善于伪装成老胃病,超过60%的胰腺癌患者易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生存率极低,故有“癌中之王”之称。
田毅峰表示,胰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临床症状,也需要通过定期查体,才有可能发现早期胰腺癌。
除了腹部彩超体检外,要特别关注肿瘤学标志物CA199,如果CA199增高明显,要高度怀疑胰腺癌的问题。必要时可通过CT或磁共振等检查,发现微小的胰腺癌病变。
日常若出现上腹部疼痛、腰背部隐痛、食欲减退、腹胀、皮肤巩膜发黄、大便颜色变浅、不明原因的乏力、体重下降等,要及时就医,排除胰腺癌可能。
胰腺癌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吸烟、胰腺炎以及糖尿病等,日常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控制好疾病。
早期应重视,晚期别放弃
“小病不用治,大病没得治”,这虽是不少民众略带调侃的话,但也反映出患者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无望的沮丧。
对于许多发现即是中晚期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还有治疗的可能吗?直播中,两位专家都给了令大家充满希望的笃定回答。
严茂林表示,目前早期肝胆胰肿瘤手术切除后,患者大都能获得较好的生存效果。对于晚期肝胆胰肿瘤,现在随着癌症研究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放疗技术的进步,一些原本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后获得了手术的机会,生命获得了延长,甚至实现无瘤生存,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即便得了晚期肿瘤,患者和家属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希望。
严茂林特别提醒术后患者,做完手术不要全然放松警惕,术后定期复查仍很重要,尤其是对肝、胆、胰三种复发率高的癌种来说,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症状,问题就不会太严重,后续带来的治疗创伤也会更小。
今年省立医院成立了全省三甲综合医院中病区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肝、胆、胰疾病综合治疗中心。据田毅峰介绍,目前该中心能开展所有微创及开放的肝胆胰脾系统手术。中心成立后还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在近1个月内完成20余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其中多项首例技术,硬核领跑全省。此外,中心通过强大的临床实践支撑科研发展,近年来频频创新术式,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让“省立术式”登上国际舞台。
“只要民众能提升防癌早筛意识,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肝胆胰三种肿瘤的发病率、病死率将会大大降低。”田毅峰充满信心地说。
主播观察
老板的PPT要看,“神兽”的作业也要看;花呗、信用卡账单要管,父母的体检单更要管。工作上的、家庭里的、社交圈的、生活中的……
这些,都一股脑地压在了中年人的肩头上。直播中不少家中“顶梁柱”发来咨询,“胆囊结石会变成胆囊癌吗?”“乙肝要一直吃药吗?”“胰腺囊腺瘤多大做手术?”
众所周知,肝胆胰相关疾病恶性概率高,所以早筛查尤为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90分钟的节目,“观察随访”是医生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田医生告诉大家,你的心态决定你的机体抵抗力,正视癌症,抵抗力就会好起来。虽然癌症“狠辣”,但还有办法。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 福建省立医院 特别鸣谢: 大福盛荟健康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