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血小板的意义
血小板是血液中与红细胞、白细胞同样重要的“三系”之一,是在我们受伤时能保障血液迅速凝固的物质,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发挥作用。当血管破裂受到损伤,血小板就会迅速响应,聚集在伤口,参与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度流失。当发生某些疾病或外伤后,我们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止血功能受损,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此时,输注血小板可以恢复止血功能。在无菌密闭的条件下,从单个献血者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称为单采血小板,也叫“机采血小板”,是目前主要推荐的血小板捐献方式。与从全血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比较,单采血小板对于患者来说相对安全,可明显降低感染几率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可以提高输注疗效,节约血液资源。
血小板捐献的过程
血小板捐献过程大致如下:从献血者其中一只手臂的静脉进针,血液通过连接的一次性无菌耗材,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血小板,再将分离后的红细胞和血浆回输到献血者体内,最后得到1~2个治疗单位,总量为200~400毫升的血小板。每捐献一次机采血小板,需要60~90分钟。
血小板捐献的频率
相比于全血捐献,血小板捐献的频率可以更加频繁。血小板生命周期短,但在人体内储备充足,健康人体内捐出的血小板在48至72小时内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因此献血者可以每间隔14天捐献一次血小板,全年不超过24次。
捐献血小板会传染疾病吗
在捐献血小板的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全过程都在一次性、无菌密闭管路中循环和分离,每位捐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耗材,没有交叉污染源,因此捐献者绝不会被染上疾病。
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年龄18~55周岁,体重:50公斤以上;
2.符合捐献全血的各项检测标准;
3.手臂上的静脉较明显,无进针不顺史;
4.血小板计数≥150×109/L,且<450×109/L;
5.能够保证1~2个小时的捐献时间;
6.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间隔期为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
7.全血捐献后与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捐献血小板注意事项
献血前:献血前一周不服药、不饮酒,清淡饮食、充足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勿空腹献血。必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献血后:
1.献血后不能急立起身,应该放松、伸直采血手臂,用手指加重按压穿刺点处15分钟,穿刺点的敷料至少保留4小时,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
2.献血后4小时内多补充水分,当天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3.献血当天勿用采血手臂提举重物,献血后24小时内不进行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4.献血后24小时内切勿酗酒和暴饮暴食。饮食适当搭配蛋白质和蔬菜即可。
5.如采血针眼处或周围出现皮下淤青,是因为血液在皮下组织中淤积所致。在献血后24小时内可以适当冰敷,在24小时后可以适当热敷,1~2周后皮下淤青会消失。
6.因血小板保存时间仅为5天,如有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意愿,要提前与中心血站预约。
血小板捐献的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捐献一个治疗量血小板献血量为200毫升,报销时按800毫升全血计算。《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规定,只要捐献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并经检测合格,献血者本人可以享受终生免费临床用血,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和配偶可(累计)享受等量免费用血。
(作者:李桂红 安溪县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