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3至5月月度人物集中发布

王春娥参加现场交流活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央视新闻

7月11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隆重举行,集中发布2024年3月至5月月度人物30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春娥参加活动。

笃守初心医路前行

王春娥始终以“做人民需要的好医生”为初心,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2003年4月非典疫情期间,她当时工作的福州铁路中心医院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到火车上做随车医生,为列车上的旅客测体温,提供初步医疗服务,以期早发现传染患者。王春娥主动要求做随车医生,往返全国各地,持续近两个月直至疫情结束。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王春娥同时坚守呼吸科和感染科负责人两个岗位,身兼一线、二线、三线,与同事们奋力抗疫。

为了提升医疗能力和科研水平,2003年王春娥考入福建医科大学就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如果既能用西医,也能用中医,那对付疾病不是多了一种武器?就这样,她买来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参加西学中培训班,学起了中医。

守护生命绝不言弃

“我谨代表家人,衷心感谢并感恩呼吸科王春娥主任及她的团队,给了我母亲重获新生!”这是一名患者家属写给王春娥团队的感谢信。

2021年5月28日上午,正在门诊的王春娥点下了叫号系统,进来的是一位替母亲前来求诊的姑娘。她的母亲于4个月前因突发瘫痪、呼吸困难入住一家三甲医院ICU,长期依赖呼吸机无法离开ICU。母亲此刻正戴着呼吸机躺在一家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已经4个多月了。次日,王春娥为患者进行了会诊评估,并准备迎接治疗挑战。

由于患者既敏感又焦虑,开始的治疗进展并不顺利。经过与家属沟通加强配合,和针灸师、康复师的专业训练,患者情况日渐好转,入院两周后拔除气管套管,恢复语言交流,间断无创呼吸机过渡1个月后,完全脱离呼吸机,拔除胃管、尿管,可以下床做康复训练。

“庆幸当初没有轻易放弃。”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脱机历程,王春娥也更新了以往的认知。

薪火传承以德立教

作为科室带头人,王春娥带领团队以为患者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慢性危重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王春娥自2012年开始作为研究生导师招收学生以来,已培养了14名硕士研究生。她对学生要求严格,教育学生在情感上对患者要有爱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诊疗上要严谨、细心,不可出任何差错,“任何一个小的差错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不良后果”。

工作之余,王春娥还多次参加义诊,2023年“国际妇女节”前夕,她接受了中国妇女报福建记者站的采访,在谈到学中医的体会时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从西医再学中医,我觉得自己手中又多了一个‘武器’。当我钻进中医药这片‘森林’中,发现有太多的宝藏,而我所做的,就是不断地为患者寻找出路。”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央视新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