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通讯员 欧阳夏 范燕芳
370克有多重?在普通人眼中,它可能是一个大苹果的重量,抑或一瓶330毫升的啤酒。
370克也可以是一个生命之重。就在不久前,出生体重仅370克的超早产儿小吉(化名)在福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5个多月的坚守与努力下,迎来新生,刷新了福州市救治成功的最低出生体重超早产儿纪录。
全力挽救微弱生命
今年初,因患有子痫前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原发疾病,小吉的妈妈不得不提前分娩。彼时,在妈妈体内仅呆了24周的小吉,出生时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连眼睛都无法睁开。
为了保住这随时可能被熄灭的微弱生命之火,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迅速展开。得知小吉的情况后,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迅速派出24小时转运团队,前往小吉出生的医院,将其安全转回。
与此同时,省儿童医院专门为小吉配备了低分贝、千级层流的“豪华单间病房”,模拟小吉在妈妈子宫内避光、声音小的环境。
闯关成功 平安出院
据新生儿科主任林云峰介绍,超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任何细微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他安排医疗团队为小吉制定了详细的每日诊疗计划,配备专医专护,并依据病情不断评估、修正治疗方案,实时做出精细调整。
在小吉5个多月艰险的闯关过程中,她先后经历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重重考验。然而,小吉过五关斩六将,一一闯关成功,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经5个多月的精心救治,曾命悬一线的小吉现成功闯过了生命的第一道难关,体重从最初的370克增长至3470克,是出生体重的近10倍。更让人欣慰的是,她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发育监测正常,没有因早产出现神经行为方面的落后。达到出院指征的她带着医护人员和父母期盼,开启了崭新生活。
超早产儿救治水平接近国际领先
根据全球医学统计数字显示:迄今为止,全球出生体重小于400克仍存活的早产儿共216名,来自中国的不足5例(目前存活的最小体重早产儿为美国一名出生体重仅245克的孩子)。
我国超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g)的发生率为0.2%,其中501克~75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仅55%左右,而低于500克的超早产儿存活率更低,属于生命的极限。
“生命极限超早产儿的成功救治,说明省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超早产儿的救治水平上已无限接近国际领先,这是医学进步的体现,也是对生命尊严和医学价值的深刻诠释。”林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