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黑白影像中炼就“火眼金睛”

放射科医生正在为学生讲解影像学知识

在现代医院中,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然而放射科医师却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常常被人们称为“拍片子的”。殊不知因为“同病异影,异影同病”,每份报告都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参考其他影像学如超声、核医学等检查,才能得出一个相对精确的诊断。

“病人的片子拿在手上,犹如托举着一个生命的希望。”厦医附属二院放射影像二科副主任王艳表示,放射科医师可以说是医疗战线中的隐形守护者。在工作过程中,放射科医师要“明察秋毫”,在千百幅图像中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让病灶无所遁形,是临床医生的“眼”。从扫描到出报告,整个过程需要层层把关,稍有偏差就决定了病情的不同走向。

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新的设备不断涌现。据介绍,厦医附属二院放射二科配备超高端GE Discovery64排宝石能谱CT 、西门子Definition AS+64排CT、GE 64排螺旋CT及 16排螺旋CT、数字化X线机(DR)、GE全数字化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系统、双能X线骨密度仪、数字胃肠机等设备。去年,医院又为科室配置了数坤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实现肺结节与肋骨病变自动筛查,极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今年6月,厦医附属二院多学科团队切除重达3公斤多的罕见巨大孤立性纤维瘤。该病例中,术前放射科医生通过肺部CT增强发现并诊断了肿瘤起源、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多学科团队完成这一疑难手术的诊治提供精准依据,最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尽管被称为‘幕后英雄’,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影像诊断医生走出去。”王艳说,影像医生通过与临床沟通,参与到患者疾病的诊治与预后全疗程中去,最典型的就是医院建立的“MDT”团队,同时也会邀请临床医生走进医学影像学科室,提升诊断能力。

为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科室在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齐头并进。近五年,科室在省级、市级、校级教学比赛中多次斩获荣誉,教学工作扎实成果喜人。截至目前,教学、科研方面主持各级基金课题2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4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