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专业评估揪出背后原因

学习困难门诊暑期一号难求

本报记者 林颖

家长训练营

刘秀梅和孩子在交流

□本报记者 林颖

在即将过去的暑假,一些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迎来了井喷式的就诊高峰,即使是普通医生号,也一号难求。

这个门诊为何如此火爆?

记者走进福建省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一探究竟,看看这些面临学习困难的孩子到底有多难?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在作祟?

暑期“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

周一上午是本报健康大使、省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专家刘秀梅主任医师的门诊时间。

早早地,候诊大厅里就坐满了带着病历资料的家长和年龄各异的孩子。每当诊室叫新号,会有没约上号的家长敲门,向医生申请现场加号。

来敲门的不仅有想加号的家长,一些孩子也会时不时上前敲诊室门。进了诊室,这些孩子也坐不住,动动这,动动那,或者在诊室房间内转悠。刘秀梅说,闲不住,往往是这个门诊患儿的一大特点。

据刘秀梅介绍,从暑假开始,来学习困难门诊求诊的患者就居高不下,除了部分本地的,更多的是通过口碑相传或老师、同行推介的外地患者。尽管每次门诊放号25人,但暑假期间求诊人数多,加号后每次门诊量可达40多人,还依旧无法满足需求。

“学习困难”怎么治

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是家长一眼能发现的,晓雪妈妈就曾因找不到女儿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而苦恼不已。

“学习上她确实投入了很多精力,晚上学到半夜,睡前定好闹钟,早上5点多起床继续学习。但即便如此,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好。”晓雪妈妈无奈地说,“有时花半个小时背一个单词,孩子仍旧记不住。”

直到今年暑假,晓雪妈妈带着女儿来到学习困难门诊做了系统评估,才发现真正让孩子裹足不前的原因在于言语功能障碍。

“有这类障碍的孩子或许日常表达并没有问题,但在学习上就会存在阻力,只有通过专业的评估才能揪出背后困扰孩子的原因。所以只要孩子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都建议带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找到最高效、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对刘秀梅而言,对学习困难患儿的看诊从孩子踏入诊室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孩子的每个动作、言语,甚至微表情等,都在她的观察范围之内。

“比如我给孩子提了一些问题,孩子回答过程中总要一遍遍看妈妈,这个细微的动作暗示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欲可能比较强,那么交流过程中就要顺藤摸瓜,进一步了解这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养育环境、父母的期望值等等,所以交谈的过程也考验医生敏锐的观察力。”

和普通躯体疾病问诊、检查、检验的看诊流程不同,学习困难门诊的看诊更多是在诊室、测评室、治疗室内完成。医生追根溯源后,再进行心理干预、注意力训练、物理治疗,必要时再配合药物治疗,很多孩子短期内成绩就会有所提升。

“我经常碰到家长欣喜地反馈,才两三周的时间,孩子像换了一个人。他的注意力得到了改善,多动的行为有了约束,有时还会主动去写作业,不仅原本紧张的亲子关系得到缓和,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改善了许多。”刘秀梅说。

多关注孩子“学习困难”背

后的原因

在不少家长看来,学习困难是一种病。

事实上,它和发烧一样,只是一种症状,引起学习困难的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

学习困难的患儿中,很大部分是“不能学”。据流调统计,目前我国有7.2%的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达到学习障碍的有5%~10%。由于存在多动症、自闭症、阅读书写障碍、计算障碍或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发育问题,他们在学习上总会遇到各种阻力。

还有一部分是“不愿学”,这部分孩子往往会在小学的高龄阶段或者青春期前后,出现激烈的情绪变化。比如因校内人际关系紧张、对某些科任老师有偏见、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等原因,出现了厌学、逃学情绪,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消极悲观。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只片面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日常的情绪变化。很多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出现问题时发出的预警。

刘秀梅提醒,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如持续两三个月,孩子的学习状态都不好,对知识的接受速度比同龄孩子明显要慢;上课走神发呆、考试粗心大意、做作业拖拖拉拉、东西丢三落四;家长需要耗费全部精力来督促、辅导孩子学习,即使帮孩子调整了学习计划,改变了学习方式,也不见好转;家中因为孩子的学习发生了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那么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尽早带孩子来学习困难门诊,通过评估和针对性训练来改善。

否则,一旦问题发展到后期,严重时孩子有可能会出现自我封闭、自残,甚至自杀行为。

家长更需要指导

来学习困难门诊就诊的孩子中,除了部分孩子存在学习问题外,也有部分是被家长认为“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并没有问题,只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或要求过高。

例如有些家长给孩子安排的学习负担太重,孩子没有运动和玩耍时间;有些家长与孩子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丧失自信;还有些父母习惯对孩子拥有绝对掌控感,孩子一旦“失控”,就必须立马回归“正轨”,让孩子喘不过气。

因此,省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在针对孩子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为父母开设了“训练营”,指导父母如何陪伴、接纳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自我学习兴趣等,让父母真正成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对于家长来说,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发展其学习的自驱力。家长要挖掘孩子厌学的真实原因,然后一步步解决,并且允许孩子去接触他真正喜欢的东西。其次,要学会看见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进步。

作为父母,还应接受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的事实,给自己的内心松松绑,让更多的爱和理解在亲子关系中流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