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胆囊结石常见误区

作者1:郑剑文 福建省立医院 肝胆胰外科 主管护师 作者2:郑艳 福建省立医院 肝胆胰外科 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接下来,我们将揭示胆囊结石的常见误区,让我们远离胆囊结石的困扰!

误区一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无症状胆囊结石,其是指患者影像学检查有胆囊结石但没有典型的胆绞痛症状或急性胆囊炎的发作。但认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都不需要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的“没症状”,并不是真的没有症状,不少患者会误把胆绞痛等症状当成胃痛、肠炎等其他疾病。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最大径超过3cm;(2)影像学检查瓷化胆囊;(3)糖尿病者;(4)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5)有胆管癌家族史者;(6)胆囊萎缩、胆囊扩张或胆囊壁明显增厚,特别是局部增厚;(7)胆囊畸形;(8)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9)年龄大于50岁,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患者;(10)免疫功能低下或伴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11)伴发胆管远端附近十二指肠憩室或胆胰管合流异常患者;(12)胆囊功能检查显示胆囊功能严重障碍或无功能者;(13)老年人,特别是心肺功能障碍者等。

因此发现胆囊结石,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引起重视,每年定期随访检查,对于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诊。

误区二 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

这个说法不完全对,但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胆囊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与遗传、综合代谢、肥胖、性别、年龄、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习惯等有关,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胆囊结石。其中不良饮食习惯不仅是指“不吃早餐”,还包含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纤维饮食等。

因此,不吃早餐不一定会得胆结石,但是会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预防胆结石需要养成良好、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不仅要吃早餐,还要规律三餐,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

误区三 切除胆囊后,会严重影响生活

这种说法听起来吓人,但实际上切除胆囊对绝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是没有影响的。当然,确实有少数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腹泻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但通过减少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保证蔬菜、水果、粗粮摄入等手段,调节饮食和适当调节肠道功能,大多数患者可在1~3个月恢复。

因此,切除胆囊后大多数患者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事实上,很多人在手术后感觉比之前更好,因为他们不再受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困扰。

误区四 切除胆囊后,就不会再长结石了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切除胆囊可以防止胆囊内结石再生,但并不能完全杜绝结石的形成。结石可能形成在肝内胆管或胆总管等其他部位,预防胆结石再次形成的关键在于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议:

■饮食调整: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保持健康体重: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少胆结石的风险。

■饮食规律:定时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增加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遵循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复诊。

(作者1:郑剑文 福建省立医院 肝胆胰外科 主管护师

作者2:郑艳 福建省立医院 肝胆胰外科 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