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携带乙肝病毒就一定是患上了乙肝?很多人会将是否携带乙肝病毒,作为乙肝疾病的判断标准,其实这是错误的。
10月22日,龙岩市第二医院感染一区科主任、主任医师童庆东,三明市第二医院感染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志刚,漳州市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谢建清做客《大医生开讲》直播间,详细科普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知识。
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乙肝并不可怕,通过有效治疗,可以追求乙肝临床治愈。
截至目前,本场直播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达到近39万人次。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童庆东介绍,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但无明显肝病症状和体征,且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
大家常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医学上则分为E抗原阳性的乙肝感染者和E抗原阴性的乙肝感染者。然而,根据最新的肝病指南,现在更倾向于称这部分人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因为他们可能是潜在的乙型肝炎病人,而乙肝两对半检测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必要手段。
林志刚补充,还有一类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但病毒在体内处于非活动状态的一种人群。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征: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不活跃、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正常。
只有当小三阳患者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时,才能被归类为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部分人群,应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彩超检查、病毒含量检测等全面检查。
很多网友表示担忧,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家人亲密接触,会有传染风险吗?谢建清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确实会存在乙肝传染的风险。例如,当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或者共用餐具、接吻等密切接触时,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就有可能发生传染。然而,一般的拥抱和握手并不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重视规范治疗
目前我国大约92%的肝癌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除了乙肝病毒感染,过度饮酒、营养过剩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肝癌家族史,都是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对于这些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规范的检查。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过几个病人,他们因为规范检查,发现的肝癌都是小肝癌,肿瘤大小在3厘米以内。对于这种小肝癌,无论是手术、介入还是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预后相对较好。”童庆东表示,只要肿瘤能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通常会非常好。
网友提问>>>
互动环节,观众反应十分热烈,纷纷向三位主任提问: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无明显炎症,要不要开始抗病毒治疗?
谢建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细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比较高的病人,如果具有乙肝进展高危因素等情况,需要抗病毒治疗。比如年龄大于30岁、长期使用中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丙肝病毒治疗、乙肝合并肝外表现等;反之,如果年龄小于30岁,且没有乙肝进展高危因素者,可暂不给予抗乙肝病毒治疗,定期随诊。
第二大类:乙肝小三阳和乙肝小二阳的患者,如果乙肝病毒DNA阳性,建议抗乙肝病毒治疗;如果乙肝病毒DNA阴性且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是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长效干扰素。
◆肝硬化结节两年、抗病毒七年,核磁共振显示硬化结节,病毒是乙肝病毒,肝功能是正常的,需不需要做射频消融?有什么办法可以抑制肝硬化结节?
林志刚:射频消融是一种用于治疗肝硬化多发性结节的方法,但它通常适用于结节较大、有恶性倾向或已经引起严重症状的患者。还要综合考虑结节性质是否良性、肝功能是否正常、病毒复制情况等多个条件。
肝硬化结节的患者进展为肝癌的风险相较于正常肝炎患者更大。对于已经患有肝硬化并出现结节的患者,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彩超、CT或核磁共振检查,必要时,还需检查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此外,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抑制肝硬化结节。
◆我的儿子是大三阳、母婴阻断失败了,目前已接受12针干扰素治疗并加用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有临床治愈的希望吗?
童庆东:对于儿童乙肝大三阳患者,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博路定(恩替卡韦片)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长效干扰素治疗通常持续两年(96周),而联合博路定的目的是降低体内的乙肝病毒载量,从而提高干扰素的敏感性。这种联合用药的效果总体上比单药治疗效果更好。
每个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在三个月到半年内就实现转阴,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虽然干扰素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导致治疗中断,但只要有积极的治疗态度并且持续坚持,最终还是有可能取得胜利,实现转阴。患者和医生应保持密切沟通,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龙岩市第二医院、三明市第二医院、漳州市医院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