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糖尿病治疗 为何“顾此失彼”

作者:陈美钦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过度肥胖及精神压力等,都可能打破身体的代谢平衡,引发糖尿病。

当我们的身体无法自行调节血糖时,药物治疗就成了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胰岛素的种类繁多,有超短效、短效、中/长效,预混等不同类型,一定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2.口服降糖药

(1)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2)磺脲类:如格列喹酮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

(3)格列奈类:如格列美脲等,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

(4)α-糖苷酶抑制剂:如大家常见的阿卡波糖等,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来控制餐后血糖。

(5)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等,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如果说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利剑”,那么饮食治疗就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合理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控制总热量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活动量等因素计算出每天所需的总热量,然后合理分配到三餐中。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热量摄入要比正常人略低,以达到控制体重和血糖的目的。

2.合理搭配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豆类等,控制高GI的食物的摄入量,如糖果、糕点、精米、面食等。

(2)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禽、豆类、鱼、蛋等,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3)脂肪:减少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选择不饱和脂肪,如鱼油、橄榄油等,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规律进餐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少食多餐,将每天的食物分成5~6餐,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4.注意饮食细节

(1)控制食物的摄入量:使用量具或估算食物的分量,避免摄入过多。

(2)限量饮酒:过多的酒精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增加肝脏负担。

(3)少吃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不利。

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快速降低血糖,但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药物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血糖波动、药物副作用增加等问题。同样,如果只注重饮食控制而忽视药物治疗,血糖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长期高血糖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将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到内分泌专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定期复查,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美钦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