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骨关节炎发病率高达50%。
11月5日,福建卫生报《医生我想问》直播栏目邀请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关节外科学科带头人张怡元主任医师,就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相关疑问进行了直播解答。
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超27万人次。
为何在“关节炎”前要加上“骨”字。直播一开始,张怡元教授便解答了这个问题。
他解释,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关节炎,主要涉及骨头表面软骨的疾病。与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其他类型的关节炎不同,骨关节炎特指软骨病变所引起的关节炎症。要注意的是,它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比如肥胖型家族成员更容易患上骨关节炎。人种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以亚洲人为例,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骨关节炎。
许多网友好奇,如果没有骨关节炎的遗传基因,是否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动?张怡元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骨关节炎与人类的衰老有直接关系,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可避免的。他比喻说,骨关节炎就像长皱纹、眼睛老花一样,是衰老的必然结果,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骨关节炎,不能掉以轻心。
张怡元特别提醒,骨关节炎的症状轻重不一,但总有一些先兆。比如,患者可能会感到腿部疲劳、酸痛、无力,走多了会不舒服,特别是上下楼梯和下蹲时会有明显困难。这是骨关节炎很典型的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要马上意识到可能患上了骨关节炎。
关于预防骨关节炎,张怡元强调了科学运动的重要性,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会逐渐蜕变,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运动方式。他建议,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避免爬山、登山等剧烈运动,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并注重关节的保暖和保护。
在关节疾病初期,应通过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等手段来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张怡元呼吁广大患者和家属要理性看待关节疾病的治疗过程,不要盲目追求手术治疗而忽略了保守治疗的重要性。他强调,个性化治疗是关节疾病治疗的关键,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