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用药不当 也能导致耳聋

本报记者 张帅

突发性耳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福建卫生报公益药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主管药师张玲玲告诉记者,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除了生活中的常见诱因外,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耳聋也时有发生。

耳毒性药物,指的是其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包括眩晕、平衡失调以及耳鸣等的一类药物。

目前已知的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有近百种,其中抗菌药物涉及的品种较多。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导致的耳毒性。不同种类耳毒性药物若联合使用或先后使用,会使药物耳毒性加重。

张玲玲建议,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01关注耳毒性症状

在听力下降、耳聋发生以前,一般会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使用耳毒性药物时,要警惕这些早期的耳毒性症状。

此外,部分耳毒性药物(例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能存在迟发反应,停药后若出现耳聋、耳鸣或耳部满胀感时也要引起重视。

02合理用药

对于有用药致聋史或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要慎用或禁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若确需用药,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用药,尽量选用治疗有效且对内耳损害小的药物及给药途径。

03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

若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建议在用药前、用药中及长期用药后定期进行听力检测,若出现听力受损的情况立即停药。

04耳聋基因筛查

对高危人群(如有药物性耳聋家族史、听力损失人群等),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