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医生说我有低血糖

作者:方容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B十二区风湿内分科、肾病科

相信糖友们对“低血糖”三个字并不陌生,亦有不少的人经历过低血糖的发作,轻则眩晕乏力,严重者甚至送至医院抢救,稍不留神可能会给大脑造成永久性的伤害。那什么才是判断低血糖的标准?低血糖有什么表现?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如何处理?

首先,并非没有症状就不存在低血糖,往往有些患者自己血糖值已低于警戒值,但因为症状不明显而不自知。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只要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有迹可循”——了解低血糖的表现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有根可究”——掌握引起低血糖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2.呕吐、腹泻:呕吐、腹泻可使机体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从而诱发低血糖,如果患者有呕吐、腹泻等表现,需及时治疗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3.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运动增加: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预防低血糖发生。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6.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低血糖,与肝、肾功能不全引起纳差及糖异生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7.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的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可诱发低血糖,故使用这些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做好血糖监测。

8.血糖控制目标过严: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并且严重低血糖可能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对于有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除调整治疗方案外,还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9.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10.自我血糖监测和持续葡萄糖监测是评估疗效和早期识别低血糖的重要工具。

“有法可依”——正确处理低血糖,记住2个“15”

对于意识清楚的糖尿病患者,要记住2个“15”:吃15g含糖(碳水化合物)食物,等15分钟再次测血糖。如果血糖仍然≤3.9mmol/L或症状无好转,重复前面的两个“15”。15~20g含糖(碳水化合物)食物有:2~5个葡萄糖片、半杯橘子汁、10块水果糖、两大块方糖、一大汤勺蜂蜜、一杯脱脂牛奶等。临床症状一般在15至20分钟内缓解。程度较为严重、意识不清的低血糖,需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和监护。

患者如出现低血糖,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的剂量。

(作者:方容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B十二区风湿内分科、肾病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