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从无精到有“子”的科学求子之旅

作者:唐松喜 副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科与性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周辉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科与性医学科 主任医师

无精子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生育障碍,这类男性射出的精液没有精子,就像池子里面有水,但没有鱼。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为其中常见的一类,其核心问题在于睾丸本身无法正常产生精子。了解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症状和最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状况,更能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治疗之路,最终实现生育梦想。

什么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病率在男性中约为1%至2%,占所有男性无精子症病例的30%至40%。这类无精子症的病因复杂,甚至至今未能阐明,较为明确的病因包括隐睾、青少年或成年期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如常见的Klinefelter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和下丘脑垂体疾病等多种因素。隐睾和腮腺炎性睾丸炎造成的损伤是较为普遍的病因,这两者都会导致睾丸中的生精功能受损。某些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异常等遗传因素也会阻碍精子的正常生成。下丘脑垂体疾病主要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精子生成的激素水平。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的挑战

由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复杂且多样,不同病因会对睾丸的生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睾丸产生精子能力极低甚至完全缺失。因此,找出具体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截然不同,这使得针对性的治疗变得困难,传统药物治疗方法效果往往欠佳。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这类患者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通常这些患者被认为无法自然生育,为了帮助这些患者实现生育梦想,传统治疗方式往往依赖于使用精子库的精子,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技术,使患者的伴侣受孕。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仍有机会生育后代

然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部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内存在“局灶性生精”,即在生精功能低下的睾丸内部,某些区域仍然能够产生少量精子。这些“局部生精灶”被形象地比喻为“沙漠中的绿洲”,但因产生的精子数量稀少,无法通过自然通道排出,由此衍生了一种名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简称:显微睾丸取精)的新技术,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自己的生物学子代带来了新的希望。显微睾丸取精技术是利用手术显微镜将睾丸组织放大20倍以上,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睾丸生精小管的生精状况,并在显微镜下精准操作,寻找到有精子发生的“局部生精灶”,有机会将这些稀有的精子提取出来,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帮助部分患者实现生育自己血缘后代的目标。同时,这一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医学界对无精子症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在未来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

目前,我院男科团队已通过显微睾丸取精技术,使许多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实现了拥有自己孩子的梦想。同时,不同病因通过该手术找到精子的概率也是不同的,患者应尽早寻求专业医学人士的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此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治疗不仅限于手术技术的进步,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综合管理。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例如,避免高温环境、戒烟戒酒、维持健康体重和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总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通过科学的诊断、专业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部分患者有机会实现生育自己遗传后代的梦想。

(作者:唐松喜 副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科与性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周辉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科与性医学科 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