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狂犬病是可防不可治的传染性疾病,狂犬病毒生命力极强,存在于病兽及患者的神经组织和唾液中。人一旦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伤口应立即给予处理,并及时主动接种狂犬病疫苗,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接种人群
狂犬病的预防分为暴露前(咬伤、抓伤前)预防和暴露后(咬伤、抓伤后)预防。
暴露前预防: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建议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者、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者、猎人等,计划到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者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
暴露后预防: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还有直接接触蝙蝠者,都应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部位
狂犬病疫苗为肌内注射,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首选上臂三角肌接种,2岁以下婴幼儿在大腿前外侧肌注射,避免臀部注射。
接种时间
暴露前免疫程序为0、7、21(或28)天各接种1针次狂犬病疫苗。
暴露后免疫: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针次。
“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2针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1剂),第7、21天各1针次,共注射4针次。
再次暴露免疫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
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
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接种剂量
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分体重和年龄,均按上述免疫程序和剂次接种,每剂0.5毫升或1.0毫升,具体参照产品规格或产品说明书。
接种注意事项
1.孕妇和备孕妇女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孕妇和备孕妇女注射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与非孕妇无显著差异,且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2.暴露后,应严格遵照程序规定的时间,完成全程接种。当某1针次出现延迟1天或者数天的情况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
3.正在进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当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如需接种减毒活疫苗,应间隔28天后再接种。
4.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应监测是否具有适当的病毒中和抗体应答。
5.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应忌饮酒,避免喝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熬夜,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6.严重咬伤者(三级暴露),一定要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7.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种越好,狂犬病发病前,任何时候接种都有意义。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通过接种疫苗,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它。了解狂犬病疫苗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接种,对于保护我们自己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林佳惠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