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胰岛素注射技术又是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基础。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长期在皮下脂肪增生处注射胰岛素,影响胰岛素吸收,从而增加胰岛素用量,还会加剧血糖波动,加大血糖控制难度,导致医疗费用增加。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在38%~59%之间,受患者病程、年龄、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间的影响,胰岛素使用平均时间为12年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高达79%。
然而,糖友们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认识普遍不足,本文将为糖友们揭开“腹部包块”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是指与胰岛素注射有关的局部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该区域的皮下脂肪组织增生、增厚、由软变硬或出现质地较韧的肿胀。
二、为什么会发生皮下脂肪增生?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复使用注射针头、不规范轮换或未更改注射部位、胰岛素种类及注射次数、针头长度、胰岛素应用时间等。其中,不规范轮换或未更改注射部位、重复使用针头、针头长度等因素在临床上较易于干预。
(1)在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中,超过九成存在不轮换注射部位或轮换不到位的情况。
(2)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
很多糖尿病患者,出于省钱、省事等心理,没有做到针头一用一弃,常有患者一个针头用完一支药的情况。研究发现针头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发生脂肪增生的概率就越高,尤其是重复使用针头5次以上的人群。
(3)胰岛素注射针头过长
针头长度与皮下脂肪增生发生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有证据显示,针头越长,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越高,使用8mm针头与4mm针头的患者间,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相差15.5%。
三、如何预防皮下脂肪增生?
应对皮下脂肪增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预防。胰岛素规律性轮换注射部位, 胰岛素经常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外侧、双上臂外侧、臀部。最方便最容易操作的部位是腹部。一般是在距离脐周五厘米以外的地方,最好轮流使用,不要在一个部位经常打(每次注射间隔至少1cm注射)。每次注射完以后,应该将针停留20秒以上再拔出。强烈建议一次性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一般针头6~8mm长,需要捏皮,注射针头45度进针,以免伤及肌肉而导致肌肉萎缩或硬结;一般针头4mm或5mm长,不需要捏皮,可以垂直90度进针。
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避免直接注射在皮下脂肪增生的部位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皮下脂肪增生程度、减少胰岛素日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改善血糖波动及整体血糖控制。
(作者:方容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风湿内分泌、肾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