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代表委员 为民建言

摘自《福建日报》 新福建

1月14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15位委员围绕加快建设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等方面建言献策,同商共议。

其中,黄美辉委员代表台盟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是“营造银龄台胞宜居地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许多银龄台胞由于传统教育、家族情怀等原因,具有来大陆来闽定居的意愿。吸引、留住银龄台胞在福建生活,既能辐射更多的家庭、青年前来,又能促进两岸情感的凝聚融合,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研究基本养老保险衔接政策,确保在闽常住台胞能享受同等养老保险待遇。同时,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推出适合台胞的养老理财产品,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建立统一养老平台,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让台胞灵活选择养老服务。二是鼓励在闽台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改善参保手续便利性,享受大陆医药集采成果等优惠。建立闽台远程医疗合作平台,双向打通就医渠道,提供一站式专家看诊、线上视频问诊及医疗费用核退等服务。同时,吸引台湾高水平医师来闽执业,引进台资康养医院,提供差异化医疗照护服务。三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打造人才驿站,吸引有专业背景的台胞参与创业活动。同时,打造两岸养老产业样板,征集康养、文创等项目,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创意、创造与市场的有效融合,为银龄台胞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孙阳  福建省政协委员、省肿瘤医院院长

要依托肿瘤防治中心,完善肿瘤早筛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癌症早筛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依托各地市、县(市、区)肿瘤诊治能力较强的医院建设9家市级肿瘤防治中心和至少34家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省、市、县(区)三级癌症防治体系是完善全省恶性肿瘤早筛体系建设的关键,县(区)级面对广大的基层群众,应作为建设的重点。建议在此基础上,依托各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设立“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重点服务高危人群,承担筛查实施、健康管理、随访跟踪等职责。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高危人群筛查评估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癌症筛查风险评估数据库。

张美娥  农工党三明市委会副主委、沙县区政府副区长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张美娥表示,应该多方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的各项政策,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课,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并加大培训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常态化纳入学校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内容。

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应当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于儿童精神心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氛围。

吴用样 省政协委员,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在厦门、三明等有一定慢性病管理经验和基础的地区,建立一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市级及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慢性病共管新模式,逐步提高四大慢性病共管、筛查、覆盖率。

要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提升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管理意识。

要建立多部门协同共管机制。通过政府主导,整合疾控、卫生、教育、体育、环保等多部门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

要构建数智化慢性病管理体系,进行慢性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健康监测和随访管理等,实现院前管预防、院中管治疗、院后管康复的全过程服务链。

李妍菲 省政协委员、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麦斯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推出了许多保障女性权益、鼓励女性生育的政策,但是很多保护育龄、产龄、怀孕女性的法律、政策,其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来承担。结果往往是,企业成本抬高,接纳育龄和产龄女性入职的意愿降低,无形中变成女性就业的门槛。

李妍菲建议,一是尽快制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女性劳动者的生育保障政策,积极探索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二是完善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生育成本机制,实施有利于企业妥善安置产后女职工回归岗位的引导性政策。三是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