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科学应对失眠障碍

作者:陈素巧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 主管技师 许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眼睛瞪得像铜铃,翻来覆去到天明。”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失眠症。这就需要想办法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从而保证白天工作高质高效。

导致失眠的因素

1.环境因素:例如晚上睡觉时暴露在强光下或处于噪声环境中持续刺激大脑,使其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又可能因更换床具、温度不适或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导致失眠。

2.生活习惯因素:睡前饮用含兴奋剂的饮品,如茶、咖啡等这些饮品会轻微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正常运作。或由于时差或生活不规律导致的睡眠节律变化。

3.躯体因素:如心脏不适、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或泌尿系统功能,从而引发失眠。或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或思维紊乱,进而影响睡眠。

4.精神心理因素:如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或琐碎事件导致的情绪波动,或于心理性失眠中由于过度担心再次失眠而产生的失眠恐惧症。

5.药物原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阿托品等药物会影响睡眠,也有可能是进行药物戒断反应,如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也可能导致失眠。

长期失眠会有哪些危害

①入睡困难:失眠患者常常面临入睡困难的问题,躺在床上长时间无法进入睡眠状态。②睡眠质量下降:即使入睡,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往往不佳,可能会感到睡眠浅、易惊醒,对声音和光线等外界刺激特别敏感。③睡眠时间短: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通常较短,少于正常所需的6.5至7小时,可能由于早醒、夜间多次醒来或无法再次入睡而导致总睡眠时间不足。④日间功能障碍:失眠不仅影响夜间的睡眠,还会对日间功能造成显著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白天疲劳、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干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⑤情绪不稳:失眠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情绪和心理症状,如焦虑、烦躁、易怒或情绪低落等。⑥生理不适: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头痛、胸闷、心悸、胃胀、便秘或腹泻等生理不适。

怎么治疗失眠

治疗失眠常采用综合方法,包括:

1.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改善睡眠质量。

2.药物治疗:如短期使用安眠药(需遵医嘱),以缓解失眠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此外,中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处方。

3.物理疗法:如光疗、音乐疗法等,通过物理手段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促进睡眠。

4.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咖啡因摄入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然而,长期失眠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如何干预

为了预防失眠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舒适的睡眠环境。2.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3.避免睡前一小时内过度兴奋。4.改善生活习惯:日间要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睡前不要饮酒、喝咖啡或吸烟等刺激性物质;限制日间小睡时间和次数等。

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失眠,减轻焦虑,并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失眠的发生并对改善失眠起到积极作用。如果确实难以通过自我调整解决睡眠问题,也可以至睡眠门诊求助专业的医生。

(作者:陈素巧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康复科 主管技师

许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