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生命急救 如何做好心肺复苏

本报记者 林颖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骤停 。可令人惋惜的是,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仅有不到1%。这意味着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因为身边人不懂急救,错失了宝贵的生命。

为更好普及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让更多民众面对紧急情况不再手足无措,1月20日“国家急救日”到来之际,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急诊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陈宏毅受邀来到《医生我想问·省立直播间》,分享探讨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

心肺复苏要尽可能按压到位

直播现场,陈宏毅借助假人模型,手把手指导观众正确操作CPR,得到了不少观众的点赞。

陈宏毅指出,“黄金4分钟”是挽救心搏骤停的关键因素,一旦超过,人的脑细胞将受到不可逆损伤,若超过10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

要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要注意以下要点:

1.胸外按压部位:掌根部置于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交点或胸骨下半部,确保按压位置准确。

2.按压姿势要求:双手交叠,肘关节伸直,保持双上肢与患者水平面垂直,以正确姿势施压。

3.按压深度标准:控制按压深度在5~6cm,确保在硬质平面上施压得当。

4.按压频率:保持100~120次/min的按压频率,快速而有节奏地进行胸外按压。

5.按压回弹技巧:按压后迅速回弹,避免倚靠胸廓,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溺水抢救模式和一般心肺复苏有别

夏季溺水事故频发,及早有效地进行CPR抢救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溺水的黄金抢救时间也只有3~4分钟,其抢救模式和一般心肺复苏略有不同。

一般CPR的正确步骤是C-A-B模式——C:胸外按压;A:开通气道;B:人工呼吸。而溺水时,首先危及气道,所以,对于溺水复苏模式应快速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泥沙、杂物或呕吐物,使其气道通畅,随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最后胸外按压,其正常顺序是A-B-C。

AED与CPR,生命急救的关键组合

除了实施CPR,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时刻,有时配合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AED 是一种能自动检测患者心跳,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的设备,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节律。

当两者配合使用时,CPR可以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为AED的使用争取时间;而AED则能够通过电击除颤,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步骤。

直播中,陈宏毅演示了AED的使用步骤。

目前,一些学校、机场、车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均配有AED。截至去年8月底,我省已配置6127台AED,其中福州公共场所AED配置1633台。

抢救某些异物卡喉患者要结合心肺复苏

生活中,CPR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突发心梗或溺水的情况,常见的异物卡喉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用到心肺复苏。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知道在异物卡喉时,要及时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很多民众会忽视一个关键,如果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异物仍未排出且患者失去意识,就需要马上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多一个人学会,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生命的延续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