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文明简约的新中式公益集体婚礼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举行,该活动由福建省妇联指导,南平市妇联、浦城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这次的集体婚礼非常有意义,我们都很开心。作为新时代年轻人,应该自觉践行婚育新风,倡导‘零彩礼’、低彩礼,办喜事没负担。”作为集体婚礼“主角”之一的新娘颜梦影开心地告诉记者,听说县里要举办集体婚礼,她和丈夫商量后立即联系报名参加。
据悉,南平市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采取务实“暖举措”,推动文明婚育新风润泽“幸福家”,进一步唱响新型婚育文化“好声音”,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深挖文化“富矿”
培育婚育新风
“合卺酒、玉露香,庆婚配、贺成双,礼请合卺美酒。”近日,在南平市延平区一对新人的婚礼现场,伴随着《金玉良缘》乐曲,主持人向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们讲解合卺礼的内容。“合卺礼即交杯酒,是朱子婚礼中的重要一环。”新郎严杰说。
严杰所提及的“朱子婚礼”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礼学著作《家礼》中,“朱子婚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庄重的仪式感,更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南平市主动挖掘和运用其中轻“彩礼”重“家礼”的思想精髓,将婚礼仪式进行精简和改良,融入新型婚育文化宣传,将新型婚姻观念向全社会推广。现在,“零彩礼”“集体风”“极简风”式婚礼正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
推行婚俗改革
护航幸福生活
“希望能多多举办这种交友活动,让我们这些平常忙于工作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伙伴。”在南平市武夷山市举办的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现场,青年职工小张表示。
据悉,作为民政部确定的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市及福建省计生协新型婚育文化工作试点市,近年来,武夷山市积极凝聚各部门合力,明确工作目标,从婚前宣传到婚后辅导,从“零彩礼”到“简婚礼”等,多维度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武夷山市还积极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的优势,探索将婚姻登记与蜜月旅行相结合,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如设计婚俗改革旅游精品路线,围绕大王玉女的爱情故事,串联佳偶天成、风雨同舟、千里姻缘一线牵等景点;此外,当地还打造了“婚礼式颁证基地”打卡点,在玉女峰、武夷春秋馆等地举办新人集体婚礼,并邀请全国“最美家庭”成员代表为新婚夫妇颁证。
南平市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提升新型婚育文化创建水平。
践行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
“过去,我们办红白喜事,都是一大笔开销,压力很大。现在按照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章程来办,大伙儿办大事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移风易俗帮我们‘移走’了物质和精神负担。”延平区西芹镇坑布村村民康华文说,这几年来,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新风尚在村中蔚然成风。
“送贺礼、只一百,表达情意负担小……”这是一首由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巾帼志愿宣讲队根据村规民约内容自编自演的快板词,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巾帼志愿者介绍,快板里头的“12345”几个数字都有特殊含义:“1”即100元礼金表情谊;“2”即20桌数为上限;“3”即300元一桌不奢办;“4”即4类宾客来祝贺——亲人、朋友、同学、战友;“5”即5次宴请过一生:出生、结婚、乔迁、祝寿、丧事各1次。
乡村振兴,文明乡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田怡介绍,该市每年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典型选树,并将好家风好家训、好做法、好事迹等进行改编,以故事集、文艺节目、戏曲、朗诵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家教大讲堂、文化下乡、道德讲堂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居。
2024年以来,南平市围绕移风易俗,由市妇联、市委文明办等部门和组织联动开展“展风采 家故事”家风家教展演展播主题文明实践活动140余场次,引领2万余名群众参与其中;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拒绝高额彩礼”宣传活动35场次,受众人数2万多人次;开展“文明新风浸润行动”“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活动33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10万人次。
(中国人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