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AI席卷医疗界: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本报记者 林颖

在课程的元宇宙虚拟课堂中,主讲教师为真实教师,可有效引导和组织教学活动;虚拟人教师为根据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临床助教;AI教师为生成式AI大数据模型工具

2025年伊始,人工智能产品DeepSeek迅速席卷全球,这款智能系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文案灵感、解答疑惑,更在医疗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人工智能(AI)究竟能为医疗带来哪些变革?让我们一探究竟。

AI正成为临床与科研的得力助手

近日,上海某AI医院开始试运行,诊断准确率令人瞩目。数据显示,系统对一般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07%,肿瘤诊断准确率高达94%。这不仅展示AI在医疗领域的强大潜力,也为未来的医疗模式提供了新方向。DeepSeek爆火前,AI技术已在多个医疗机构,作为辅助工具落地应用。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李梅芳对此深有体会。她亲身感受到了AI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AI能自动处理大量影像数据,在心血管、骨骼、呼吸等多个系统都有卓越的贡献,以肺结节为例,它不仅能自动识别并定位肺结节,还对小结节和早期病变的检测敏感。通过快速分析影像数据并生成初步报告,AI帮助医生更快做出判断,减少误诊,对低年资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帮助显著。

“有了AI的初筛,我们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可以更专注于高危结节和复杂病例的分析和诊断。”李梅芳感慨道。

医疗科研领域,AI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以新药研发为例,AI的介入使得研发时间大幅缩短。尤其是在早期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AI、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药物的研发时间从传统的10~20年缩短至5~10年,甚至更短。这一突破不仅加快了新药上市的速度,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孙红说。

医学教学融入人工智能

除了能看病、搞科研,AI还摇身一变成了“教师”,走进医学教学课堂。

前不久,63岁的梅女士因“怕热、心悸8月余,复视2月余,合并骨质疏松、结核潜伏感染”,转诊至省立医院。

针对梅女士的复杂病情,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迅速召集两院区内分泌科的年轻医师、住陪医师,开展了一次特别的线上教学查房。说它特别,是因为这次教学查房除了有真人老师授课外,还邀请了一位虚拟教师和一位AI教师。这种“真实教师、虚拟教师、AI教师”三元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数字孪生技术和AI技术整合到元宇宙虚拟课堂中,其中虚拟人教师为根据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临床助教;AI教师则为生成式AI大数据模型工具。

在教学查房过程中,师生们通过向一款AI工具提问获取答案:如患者复视的病因、疾病发病机制、Grave’s病与其他病因甲亢的鉴别诊断等等,之后,师生们再就AI提供的回答展开深入讨论。

作为传统线下课堂的有效补充,超一半的学生对全新的教学模式兴趣盎然,纷纷反馈“满足了知识获取的需求,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提升了学习效率,提升了人机互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完这次教学查房,省立医院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刚如此概括:“数字时代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医学教育,熟练应用AI技术,让其为临床、科研、教学、管理服务,正是工业革命4.0时代教育的发展战略。”

AI赋能基层医疗与健康科普

在为顶尖医生提效的同时,AI也在基层医疗和健康科普中应用,增强患者黏性和健康知识传播的时效性。

于医生是福州鼓楼温泉街道金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近期积极学习DeepSeek的使用。基层医生日常工作中的分诊、预警、慢病管理、患者健康档案整理与数据分析、用药安全指导、健康教育互动等环节,往往繁琐且重复性高。

吴医生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站一直致力于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和患者,以增强他们的就诊黏性和复诊意愿。AI工具的引入能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进而赢得居民和患者更深层次的认可。采用AI工具不仅是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我们竞争力的优选策略。”

在健康科普传播领域,AI也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在元宵节期间,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利用AI生成了一篇健康科普推文,指导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食用元宵。

提出这一创作想法的科室护士长林丽娜分享道:“以往我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查文献准备科普内容。现在,我们只需将想法告诉DeepSeek,它就能迅速生成内容,我们再进行审核和微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我们不会完全依赖AI,文章中我们结合了糖友们科学的经验分享,形成新的科普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科普时效性,还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健康知识。”

民众态度:AI成为“私人医生”

当然,撇开高深的医学知识,对于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人而言,这段时间,大家更热衷于通过DeepSeek等大模型获取健康知识或寻医问药。

最近,福州的林女士时感胸口右侧有撕裂感或压榨感疼痛,于是她打开了时下正火的DeepSeek,请它帮忙诊断。

“它提供的病情分析结论很详细,不仅告诉我可能的病因,还告诉我什么情况需要紧急就医,以及日常管理建议。”林女士对这位“私人医生”颇为满意。出于对冠心病可能性的担心,林女士在得到DeepSeek建议后,又约了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对于简单的寻医用药咨询,DeepSeek表现不俗。但面对复杂情况,因个体差异、基础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AI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孙红说。因此,她建议民众在涉及多种疾病、多重用药的复杂情况下,即使得到了DeepSeek解答,仍需咨询医生或药师,获得更为准确的诊疗或用药方案。

AI与医生的未来

DeepSeek等AI系统的出现,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针对网络上关于“AI是否会取代医生、药师”的热烈讨论,多位受访者都认为,“AI是医生的好助手,但它并非替代者”。尽管AI在医疗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未来或许能部分取代一些简单的机械化工作,例如处理庞大的数据集、提供迅速且精准的诊断建议、执行加药发药任务等,但在面对疾病的复杂判定、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医患沟通等关键环节时,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仍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

“在手术领域,AI目前同样难以完全取代医生的位置。即便目前有各类手术机器人,脱离了人工操控,但它们仍无法独立完成手术。”省立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徐杰说。他还提醒AI使用者,要时刻保持对数据真实性的警惕,尤其普通民众在遇到专业问题时,还需依赖专业人士的精准判断。

在AI与人类智慧并行的当下,我们或许不必过分忧虑“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问题,而应专注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AI技术,推动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确保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