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节,发热是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家长在面对孩子发热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忧,甚至会出现惊慌、惊恐等心理问题。今天就来给广大家长朋友科普发热的基础知识及儿童退热药物的选择。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根据口腔温度,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下列四度:
1.低热:体温为37.3℃~38℃。
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
3.高热:体温为39.1℃~41℃。
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
发热一定就要使用退热药吗?答案是否定的,体温低于38.5℃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外敷额头、温水沐浴、使用退热贴、减少穿着的衣物、降低室内温度等。
注意各国指南均不推荐通过酒精擦身、冰水灌肠进行退热。发热也不推荐捂汗,因为出汗太多会造成体液丢失,出现脱水,容易导致虚脱甚至休克。当体温高于38.5℃,这时可选择退热药。
退热药物应该如何选择?针对2月龄以下的患儿发热,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2月龄及以上患儿,建议口服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及以上患儿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应根据儿童年龄选择适合的剂型,首选口服剂型,如滴剂、混悬液、颗粒剂等。
特殊病理、生理状况儿童退热药又该如何选择?
1.肝功能异常患儿伴发热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必要时可选择布洛芬。
2.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必要时可选择布洛芬。
3.肾功能损伤中度及以上或肾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4.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伴发热不推荐布洛芬,必要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5.出血性疾病患儿伴发热时,需要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需要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两次服用间隔至少4小时以上,24小时内不超4次;布洛芬两次服用间隔至少6~8小时,24小时内同样不得超过4次。退烧药不可长期服用,使用不超过3天。
此外,不推荐联合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于退热。
(福建卫生报公益药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卓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