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备孕之路坎坷不断,每个月生理期还被痛经折磨得死去活来,这两者之间是否藏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3月5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备红,副主任医师陈晓菁,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朱素芹做客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直播间,为众多女性解答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知识。
截至目前,本场直播全网观看人次超36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竟是备孕失败的“罪魁祸首”
不少女性在备孕道路上,遭遇了重重阻碍,35岁的芳芳就是其中之一。身为学霸的她博士毕业后便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备孕一年却始终没有好消息。在妇科就诊时,芳芳很不幸被查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而这正是她备孕失败的“罪魁祸首”。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有25%至50%的育龄妇女会受到影响。”朱素芹表示,“随着病情的加重,自然妊娠的几率逐渐降低,大约35%的患者备孕可能会遇到困难。”
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信号
陈晓菁介绍,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可能持续整个经期。
除了痛经,还有一些“奇怪症状”,也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征兆——
疼痛:同房痛、下腹痛和盆腔痛;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或是在经前期出现点滴状出血等;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孕率较高;
大小便改变:可表现为便秘、里急后重、腹泻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至尿道会出现血尿等症状;
急性腹痛:异位的子宫内膜囊肿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增大,并可能发生破裂,导致下腹部或盆腔深部出现剧烈性疼痛,还可能会伴随恶心、呕吐等表现。
陈晓菁强调,这些症状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调整生活习惯可降低发病风险
“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无法完全预防,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发病风险或延缓病情发展。”郑备红说。
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关疾病,可从多方面入手——
减少经血异常流动:经期不做跳绳、仰卧起坐、倒立等剧烈运动,不久坐,可散步、瑜伽等。每4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棉条。
控制雌激素水平:月经不调要尽早调理,谨慎使用含雌激素产品,如蜂王浆、雪蛤等,不明成分保健品别乱吃。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短效避孕药。
保护盆腔健康:做好避孕,减少人流,顺产比剖腹产更友好。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正常体重,合理膳食,适度开展低强度运动。
合理规划生育:适龄生育,尽量母乳喂养。
重视早诊早治:痛经别硬扛,严重者应及时就医。有家族史、长期痛经或不孕的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
试管婴儿与生育力保存:为生育提供希望。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支持单位: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