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值经济”盛行和居民健康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下,减肥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关键词”。但一些人“病急乱投医”,将希望寄托在各种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上,诸如“苹果生姜兑白醋专治大肚腩”“喝冬瓜皮水刮脂刮油又排水”之类的说法,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引得不少人纷纷效仿。可事实上,这些偏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不仅难以实现减肥目标,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偏方之所以有市场,原因在于有些人急于求成,渴望找到快速有效的减肥方法。比如,有人听信“苹果减肥法”,连续几天只吃苹果,结果不仅体重反弹,还因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虚弱、内分泌失调;还有人尝试在肚脐贴“减肥贴”,商家宣称能通过穴位吸收达到减肥效果,最终却发现毫无作用,甚至还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医学专家们始终苦口婆心强调,真正科学的减肥方法是建立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基础之上的:合理饮食,要求控制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适量运动则能增加能量消耗,提高基础代谢率,如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燃烧脂肪、增强肌肉力量;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减少熬夜等,也对维持身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但为什么还有一些人不信科学、信偏方,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氛围。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的科普宣传阵地。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将科学减肥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社区可以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邀请医生或营养师引导居民培养科学方法,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媒体在健康科普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网络媒体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作和传播科学、有趣、易懂的减肥科普内容。如通过短视频平台,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案例演示等,讲解减肥的科学原理和正确方法,帮助群众走出减肥的认知误区。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整治虚假减肥信息,避免偏方、谣言肆意传播、误导公众。医疗机构作为专业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更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将科学减肥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减肥是追求健康的过程,绝不能因迷信偏方而损害健康。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