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睡眠时间颠倒 及时寻求帮助

日照疗法和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症状

本报记者 朱晓洁 通讯员 陈宇娟 卢彩迪

王小勇主治医师正在看诊

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睡眠问题早已不是个例,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人群中蔓延。福州高中生小卢(化名)便是深受其扰的一员,近3个月来,他秉持着夜间学习效率高的想法,几乎每晚都在灯光下苦熬至凌晨2点,当城市陷入沉睡,他的房间却依旧灯火通明。这一作息让他的生活和学习陷入了混乱。

平常早起上学的闹钟响了无数次,小卢才能艰难地从床上爬起。上午上课困意十足,频频打瞌睡,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整个人萎靡不振,而一到下午,小卢便精神抖擞,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周末时,他同样凌晨2点入睡,因为能一觉睡到下午自然醒,醒来后精神状态倒良好。

眼看高中模拟测试日益临近,小卢这种作息颠倒的状态,可把家人急坏了,生怕影响他的考试成绩,赶忙带他前往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

王小勇主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后,立即安排小卢做了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报告显示:小卢夜间睡眠时,深度睡眠阶段比例增加,达到28%,而正常范围为13%~23%,且睡眠连续性良好,不存在夜间反复觉醒的情况。

根据报告结果及小卢日常情况,王小勇综合判断他是得了“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照疗法和行为疗法,症状明显改善,睡眠时间提前到0点之前,入睡起床不困难,白天的精神和注意力明显改善,学习成绩慢慢提升。

什么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当代有不少年轻人都如同小卢这般,深陷“白天醒不了,晚上睡不着”的困境。这其实是患上了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属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的一种。

它是指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患者的主睡眠时间段出现了后移,通常后移超过两个小时,是一种延迟的晚睡和晚起的模式,而且不能在合理时间内入睡或者是起床,简单地说,就是人体的生物钟出了问题,导致睡眠和觉醒的时间与社会常规时间不匹配。

王小勇提醒,良好的睡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关乎身体发育,还与认知功能、情绪调节以及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睡眠问题若不及时解决,随着年龄增长,步入不同人生阶段,负面影响还会持续发酵。

就像部分上班族,同样可能患上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然而,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小事,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甚至采取加量服药、饮酒等错误方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导致病情愈发严重。

综合征表现

1.入睡和觉醒时间迟于社会常规作息时间;

2.每天真正入睡时间大致相同,一般在凌晨2点之后;

3.一旦入睡,则睡眠持续时间和质量仍属正常;

4.早晨难以起床;

5.即使强迫患者遵循常规作息时间也不能使睡眠时间提前。

综合征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睡眠问题会致使人们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分心。这严重干扰了工作与学习状态,让人难以长时间专注,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从社交层面来看,由于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患者可能难以与他人进行顺畅且有效的沟通。这不仅会在社交场合中拉低个人表现,久而久之,还可能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在心理方面,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可能引发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影响情绪。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抑郁等一系列情绪及精神问题。

常见疗法有哪些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日照疗法、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

日照疗法:太阳光作为重要的自然光源,是极为常见的光源之一。太阳光能够对人的生物节律时相产生作用,可助力将睡眠时相提前,把入睡潜伏期缩短。具体而言,晒太阳需要控制好量、选对时间以及把握合适的方式,以此避免造成身体伤害。尽量规避在中午11时到下午3时阳光最为强烈的时段暴晒,建议选择早上6时到8时的太阳,此时阳光较为温和,进行户外自然光照射最佳。

行为疗法:人们应当尝试构建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保持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便是在周末也不能有所松懈。要是调整作息存在困难,可每隔3天,逐步提前30分钟入睡和醒来的时间,持续推进,直至达成期望的目标时间。

睡眠卫生教育:需杜绝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积极开展放松训练,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法和正念冥想。尤其在晚上,要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以及含糖饮料。此外,将日间小睡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防止对夜间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王小勇表示,这些疗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进行,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上班族,一旦出现上述睡眠相关情况,务必及时前往专业睡眠中心寻求医疗帮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