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何女士(化名)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长期服用“羟基脲”,导致回盲肠末段溃疡反复发作,历经多次误诊后,最终在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余雪平博士团队的帮助下,确诊为罕见的羟基脲相关并发症。
目前全球仅报道过4例同类病例,此病例为第5例,对提升临床医生鉴别诊断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近日,这例罕见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在国际期刊《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上发表。
2011年8月,何女士被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此后长期规律服用“羟基脲”,一周两次。2016年至2021年间,何女士多次因腹痛辗转多家医院就医,病情无改善。
最后,何女士转至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医生注意到,何女士发热时间线刚好与她一周两次口服“羟基脲”的时间相吻合。同时,她还出现了口腔溃疡及皮肤干燥症状。
经过反复查阅大量资料,并分析何女士此前的病情,余雪平博士团队与医院血液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进行讨论后,考虑其发热、盲肠溃疡及皮肤表现等症状是由服用“羟基脲”所致。随即建议何女士暂停服用羟基脲,并对其他症状进行相应处理。
不久后,何女士发热、腹痛、口腔溃疡及皮肤干燥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半年之后复查肠镜,提示何女士回盲部溃疡明显缩小,且没有腹痛等不适症状。
目前,余雪平博士团队正进一步探索羟基脲致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以期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