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下一篇

妇科羞耻 女性“沉默之痛”

本报记者 朱晓洁

赖惠英举办女性生理健康科普讲座

新一代年轻人在小红书“大胆开麦”

“如果人人都觉得妇科很羞耻,那何必设立妇科呢?”

在小红书的一条帖子下,这条评论被顶到热评第一。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女性健康面前的“羞耻”屏障。

这道墙有多高?福州65岁的王阿姨(化名)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答案。下身瘙痒半年,她偷偷用盐水洗、吃消炎药,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性病。被女儿“押送”到福建省老年医院妇科时,王阿姨犹豫着连裤子都不想脱。

经朱丹华主任医师检查,王阿姨确诊为老年性阴道炎,开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她便康复了。

中老年人:隐秘病痛背后的煎熬

永泰县72岁的月香(化名),秉持着绝经女性“不该生病”的观念,子宫脱垂三年,直到下地干活磨到流脓出血,才被儿媳强行带去就诊。术后,她满含泪水向永泰县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赖惠英倾诉着疼痛带来的折磨。“早知道手术能治好,何苦受这么多罪?”

这种对疾病认知的滞后,在城市与乡村都同样明显。朱丹华曾接诊过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最初仅有少量脓血性白带,由于羞于向子女提及,半年后,她突然大量出血,再来检查时,已经发展到宫颈癌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

此外,更年期因雌激素减退引发的性交疼痛等问题,也成为绝经期女性难以启齿的煎熬。朱丹华感慨,局部激素治疗能提升绝经女性性生活质量,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老年性生活话题的避讳,让这一有效措施难以推广。

年轻世代:打破禁忌的先锋军

与中老年群体形成鲜明反差的,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对妇科疾病话题的“大胆发声”。

“我觉得看妇科没啥不好意思。”在小红书上,一位20岁女生分享自己 “独自前往妇科门诊”的经历,引发了200多人跟帖。女孩们在评论区里倾诉自己的困惑,同时也为他人答疑解惑。

在“女性健康”话题里,90后HPV感染者分享宫颈活检过程,38岁女性讲述首次独自看妇科经历,还有女儿带50多岁妈妈治疗漏尿问题……

赖惠英为小学生和初中生举办女性生理健康科普讲座时,孩子们也能坦然探讨女性疾病相关话题,令她感慨:“时代不同了。”

病耻感:横亘在健康面前的大山

妇科疾病长期以来存在污名化现象,女性群体普遍深受病耻感的困扰。这种心理负担使得她们常常对身体出现的问题选择回避,在就医时,也极易陷入焦虑、紧张、恐惧与无助的情绪当中。

《2024女性健康影响力洞察报告》显示,约3亿中国女性受妇科疾病困扰,已婚妇女患病率高达70%。然而,病耻感导致多数患者选择自行购药或线上问诊,甚至误信“HPV感染=私生活混乱”“盆腔炎=不检点”等偏见。

朱丹华和赖惠英两位资深妇科医生认为,女性妇科疾病和感冒、咳嗽并无本质区别,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能最大程度避免恶化。

两位医生在探讨破局之道时,不约而同地聚焦于“科普”。把科普做到大家身边,那些因误解产生的病耻感自然就会消解。此外,还可以尝试“隔代健康传递”模式。当奶奶们不好意思跟儿女讨论私密健康问题时,如果孙辈能说一句“姥姥/奶奶,我带您去检查”,或许就能轻松打破僵局。

当三代女性在微信群里分享妇科检查攻略,这场打破禁忌的破茧行动终将成功,撕下羞耻标签,让女性真正主宰自身身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