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晚期肺癌是不是真的没救了

本报记者 张鸿鹏

患上晚期肺癌是不是真的没救了?术后胸腔积液如何处理?靶向药物治疗是否可取?……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杨栋勇做客福建卫生报《医生我想问》直播间,为大家分享肺癌防治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多平台直播观看量超31万人次。

晚期肺癌≠死亡判决书

直播一开始,杨栋勇便分享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

2023年底,家住泉州的刘女士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当地医院CT显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初诊为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转诊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后,呼吸科杨栋勇团队发现其双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疑诊肺癌,最后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晚期肺腺癌。

面对复杂病情,医疗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刘女士存在EGFR敏感突变,首选靶向药物治疗。2024年1月起,接受靶向药治疗仅三周后,刘女士呼吸困难显著改善。

治疗期间,刘女士坚持定期复查CT,影像显示肺部病灶明显缩小,癌胚抗原指标下降。原发肿瘤活性受控,未出现新转移灶。如今她已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肺癌晚期并不可怕,关键要规范治疗。”杨栋勇指出。规范诊疗结合个体化方案,能让晚期患者重获生活质量。

胸腔积液:

肺部手术后的常见现象

针对不少网友提及术后胸腔积液的问题,杨栋勇指出,术后积液是身体修复的正常反应,患者不必过于恐慌。积液吸收时间因情况而异:少量积液通常在2至4周内自行消退,如果积液量大或伴有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插管引流和药物治疗,恢复时间可能需要医生根据病情评估。

杨栋勇建议患者术后多咳嗽、深呼吸,并尽早下床活动,以帮助肺部扩张,促进积液吸收。

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将成为主力军

肺癌转移是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杨栋勇指出,肺癌转移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救,关键在于转移的范围和治疗手段的选择。

对于局部转移的患者,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综合应用,部分患者甚至能长期存活超过5年。

对于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治疗目标转为控制病情,通过靶向药、免疫治疗、化疗和局部治疗等手段,晚期肺癌的中位生存期已从过去的6至9个月延长到2至3年,部分患者甚至能活得更久。

杨栋勇指出,未来的治疗将更加精准,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将成为主力军。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