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猜你想听”的AI“算命”

本报记者 刘伟芳

□本报记者 刘伟芳

在现代社会中,努力生存的年轻人,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在反思自己之余,难免会责怪起“水逆”,偶尔转发锦鲤以求好运,也喜欢“占卜”、“算命”等“玄学”,并期许这些科学之外的领域,可以给到自己额外的力量和帮助。

随着科技发展,AI“算命”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成为“玄学”新宠。特别是今年DeepSeek的亮相,让人眼前一亮。

AI主导下的“心理寄托”

在面临职业抉择、感情纠葛或是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用AI“卜上一卦”:输入自己近期的困惑和部分个人信息,等待十几秒,就能收到运势评分和命运报告,从而获得心理暗示或方向感。

暂且不论“塔罗”、“占卜”这一套的理论是否科学可信,AI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解读也不见得客观中立。面对用户充满焦虑的提问,AI“占卜”往往更倾向于给出积极解答。

在某AI“占卜”网站,我尝试为第二天的面试“占卜”,不论抽到何种卡牌,AI都会根据牌面进行不同解读,但最终都给出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提醒。

例如,抽到力量牌时,AI解释为“这张牌鼓励你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相信自己能够征服任何挑战”。当我抽到另一张卡牌时,内容也大同小异。

此外,还有网友通过DeepSeek找回丢失的钥匙;输入暗恋对象的星座+MBTI,AI帮你分析匹配度,寻找正缘;输入择偶标准,DeepSeek筛选出符合条件人数并提示:“你的理想型约占全球人口0.01%,加油!”

可以看出,利用AI“算命”寻求确定性的推演,似乎演变成为“猜你想听”模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建明表示:

这种行为是心理慰藉,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未知的挑战,这种信念可以影响主观能动性,进而调整自身的心态与行为,这正是求卜者最想获得的肯定。

年轻人所推崇的“上香”“占卜”等新方式,折射出他们面对现实压力的心理需求。这些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游戏”,为年轻人带来暂时的心理安全感,使他们暂时摆脱压力与焦虑。

可以寄托 但别依赖

郑建明提醒,“上香”“占卜”等方式,虽有其积极心理作用,但只能暂时缓解情绪、转移注意,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若沉迷其中,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年轻人面对现实挑战的勇气和能力,甚至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果不努力,光指望天上掉馅饼是不现实的。

目前,AI“占卜”存在质量参差、信息泄露风险及诊断偏颇等问题,一旦信息泄露或误诊,可能造成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郑建明认为,AI“算命”的流行也预示着,技术进步可能推动AI在心理咨询中的辅助应用,例如为咨询师赋能:评估咨询质量、制定标准流程、监测完成度等。

目前来看,AI还无法完全取代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是发生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需要“看见”与“共情”。不仅是语言安慰,更是人际关系的构建。

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就像是亲友、是同盟,咨询师能为来访者提供着支持和陪伴。特别当来访者痛苦时,一个拥抱、一次肯定的点头、充满理解的肢体语言,都能带来机器难以替代的信任感。这种生命与生命的联结,正是人类互动的不可替代性所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