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35岁发病率快速上升 五年生存率提升到43.8%

福建公布最新癌症数据 本报特邀省肿瘤医院院长孙阳教授解读《年报》

本报记者 刘伟芳

2025年4月15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1日,《2024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对外正式发布。

高居我省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的仍然是肺癌,其次是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

此次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最新发布的《年报》,对全省9个地市37个肿瘤登记处的资料进行合并分析,详细描述福建省恶性肿瘤流行特点。

福建卫生报特邀本报健康大使、《年报》主编、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孙阳教授对《年报》进行了解读。

“癌王”仍是肺癌

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不容忽视

《年报》显示,肺癌仍然位居我省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中标率前10位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脑肿瘤、淋巴瘤、鼻咽癌。

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中标率前10位是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脑肿瘤、肝癌、子宫体癌、食管癌。

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分别占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43.47%和22.44%,需要引起重视。

不仅如此,消化系统肿瘤的死亡率也不容忽视。

男性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6.26%。女性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9.20%。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49.08%和40.08%。

“从整体发病率来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都超过了一定比例,且死亡占比都高于40%,这表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福建省面临着严峻挑战,也是今后我省肿瘤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孙阳教授表示。

35岁发病率快速上升

75~79岁最高发

恶性肿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34岁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呈缓慢上升,35岁以后上升速度加快,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0岁以后有所下降。

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49岁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5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5岁以后有所下降。

城市发病率更高

但农村死亡率更高

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除子宫颈癌、食管癌外,城市地区其他主要癌种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

总体而言,城市地区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当然,具体癌种也有差别。城市地区肺癌、肝癌、胃癌、子宫颈癌、脑肿瘤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

五年生存率提升到43.8%

2024年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对全省肿瘤随访数据进行评估后,筛选质量较好的28个县区数据(覆盖全省35.7%户籍人口,纳入184216例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福建省2021~2023年人群肿瘤5年生存率为43.8%,男性患者生存率低于女性(分别为36.3%和52.7%),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49.3%和37.9%)。各癌种生存率差异较大。

“女性的生存率较高,与其高发的癌种,如甲状腺癌相对治愈率较高有关。”孙阳教授解释。

孙阳教授表示,《年报》从2014年至今,已连续发布了十一年,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肿瘤防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和行业协会正在大力推进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构建涵盖省、市、县三级的联动防控体系。

此外,科普宣传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要大力推进防癌科普宣传工作,只有患者反复接收到有效的科普宣传,才能切实让癌症患者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