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你是哪里痛?”
“我心肝头砸砸(胸闷)!”
自幼痴迷歌仔戏的内科护士钟巧云,工作之余常在抖音发布戏曲对唱视频。她发现许多本地的阿公阿嬷听不懂健康宣讲视频中的普通话,于是便想结合自己的业余爱好,创作方言健康科普视频。
钟巧云介绍,第一支视频诞生于疫情期间,很多感冒患者不会俯卧位通气,呼吸困难,有些护士不会闽南语,无法与患者更好地沟通。护理部找到她,一起制作了《俯卧位通气》闽南语科普视频,边演示边用闽南语讲解,忙不过来的时候,患者自己看了也能跟着学会,反响很好。
此后,她与科室的医生合作,针对糖尿病、心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等慢病患者,围绕饮食管理、季节变化时的病情监测及日常防护等内容,陆续拍摄“听病讲古”系列闽南语科普视频。
“吃完三餐后胰岛素泵用量要提高多少”“撤掉泵之后是否要注射胰岛素”等针对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难题,钟巧云还拍摄了闽南语版胰岛素注射视频,制成二维码供患者及家属扫码学习,同时发布到患者微信群,方便他们随时回看。
“医疗术语的闽南语大多来源于患者的描述,有些实在翻译不了的,我会和家人一起琢磨怎么翻译更好。”钟巧云的备忘录中,“心肝头砸砸”对应着“胸闷”;“头壳重甸甸”对应着“头晕”。她的翻译不追求信雅达,只有患者能听懂的大白话。
这支护理团队曾在2024“健康中国”(福建)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漳州首届医学科普创作大赛、漳州市感染防控微视频大赛、漳州市护理学会急救科普展演等比赛中获奖。在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护士们牺牲大量业余时间、默默耕耘的无私奉献。
“拼技术我们不如三甲医院,但拼服务,我们能创造独一无二的温度。”护理部主任康瑞贞表示,对医院而言,自媒体是品牌温度的载体。通过叙事护理展现人文关怀、通过“闽南语科普”筑牢地域纽带、通过医患间形成的“创作—反馈—优化”良性循环,实打实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护士而言,自媒体是职业价值的延伸,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普惠知识,让专业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守护生命;对患者而言,自媒体是触手可及的“健康助手”,让健康管理从 “院中依赖”变为“院外自主”,真正实现了“把健康知识送到百姓心坎里”。
(游章友 廖淞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