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消融治疗 精准“狙击”肺结节

陈起忠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科 主治医师 郝明志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科 主任医师

发现肺结节,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开胸手术的创伤与风险。随着医学进步,一种名为“消融治疗”的微创技术为特定肺结节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肺结节消融治疗

这是一种在影像设备(主要是CT)引导下,将一根细长的探针精准穿刺到肺结节内部,随后,通过探针尖端释放的能量,在局部产生一个可控的毁损区域,彻底灭活目标结节及其周围少量安全边界的正常组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肺结节消融技术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

哪些肺结节患者可能适合

消融并非万能,其应用有明确范围:

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早期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为主)。

因心肺功能差、高龄、合并症多等无法耐受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

既往已切除部分肺叶,剩余肺功能不足以再次手术的患者。

多发性肺结节,外科难以全部切除时,可选择消融处理部分结节。

性质未定的肺结节:对于持续存在、难以明确诊断且患者焦虑的结节,在充分评估和沟通后,可考虑消融作为诊断性治疗手段(同时灭活病灶)。

肺部转移瘤:原发灶控制良好的寡转移患者,消融可作为局部控制的选择。

消融治疗的显著优势(与传统手术相比)

微创: 仅需1~2毫米的皮肤穿刺点,无大切口,创伤极小。

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24~48小时可出院,疼痛轻,对日常生活影响小。

保留肺功能:最大程度保护健康肺组织,对肺功能差的患者尤为重要。

可重复:可对同一患者的不同结节或复发病灶进行多次治疗。

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总体低于开胸或胸腔镜手术。

局部麻醉/镇静即可:大部分操作可在清醒镇静下完成,避免全身麻醉风险。

潜在风险与并发症

尽管安全,但任何医疗操作均有风险:

气胸:最常见。穿刺针经过肺组织可能导致气体漏入胸腔。多数轻微可自行吸收,少数需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消融区域周围炎症反应导致少量积液,通常自行吸收。

咯血:穿刺或消融损伤小血管引起,多数短暂少量。

疼痛:穿刺点或胸膜刺激引起,多为轻中度,可药物缓解。

感染(肺炎/脓肿):罕见。

邻近组织损伤:如损伤胸壁、膈肌、神经或邻近器官(罕见)。

消融后综合征:术后数天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反应,通常自限。

术后注意事项与随访

短期: 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尤其1~2周内),遵医嘱服用止痛药,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加剧、咯血增多等异常。

影像随访至关重要:这是评估疗效的核心。

术后即刻/24小时:CT观察消融区形态及有无并发症。

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复查增强CT(推荐),观察消融区变化(先增大后逐渐缩小)、有无残留或复发征象。之后通常每年复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监测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

肺结节消融治疗是现代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成果,为不适合或不愿手术的特定肺结节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微创的局部治疗手段。其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微创、保肺功能、恢复快。然而,它并非替代外科手术的金标准,而是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中的重要选项之一。结节位置需相对安全(避开大血管、大气道、重要脏器),结节大小在3厘米以内效果最佳。

(作者:陈起忠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科 主治医师

郝明志 福建省肿瘤医院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科 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