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大病不出县”再进一步

省立医院与武夷山市立医院合作 突破“禁区”微创保肛

□本报记者 刘伟芳 通讯员 占婷

“不用挂造口袋,我爸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真是太好了!”江大爷(化名)的女儿难掩激动之情。

近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与武夷山市立医院联合完成一例高难度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成功为69岁的江大爷完整剥离长达10厘米的直肠肿瘤,实现微创保肛。

不久前,江大爷因排便异常做了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肿瘤下缘侵犯齿状线,上缘距肛门10厘米,环肠腔四分之三周(约207度)。

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师、来武帮扶专家邓万银表示,如此“超长+环周”的侵犯范围,剥离面积大、操作难度高,存在易残留、易穿孔、易出血等多重风险,曾被视为内镜手术的“禁区”。

但若采用传统手术方案,创伤大、恢复慢,需切除肛门及部分直肠,导致永久性腹部造瘘。“这意味着,江大爷将终身依赖造口袋,对晚年生活质量影响极大。”邓万银主任医师说。

在省立医院的支持下,两院迅速组建了由消化内科、普外科、肿瘤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为江大爷制定了创伤最小、保肛希望最大的手术方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邓万银与武夷山市立医院消化内镜团队紧密协作,历时4小时,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术后一周,江大爷康复出院。

“以往这类患者需转诊至省级三甲医院,如今通过医联体合作,我们的诊疗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武夷山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程显星介绍。

近年来,在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帮扶指导下,科室每年开展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内镜下黏膜早癌剥离术、内镜下黏膜下肿物挖除术、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支架植入术等复杂内镜操作及治疗技术60余例,患者转诊率显著下降,武夷山群众“大病不出县”的愿景照进现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