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岩市以市域为单元,因地制宜,清单式、全域化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统构建“党政主导、公益导向、四级联动”的医改推进体系,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闽西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日前,福建省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龙岩市举行。会上,龙岩市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分享了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过程中的实践与成效。
党政主导,协同联动
让医改政策“落地有声”
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龙岩市始终坚持党政主导,凝聚各方力量。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医改”工作机制,将医改纳入各级党委“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主导、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全域推进模式。市、县两级在党委深改委框架下成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高位统筹推进医改工作,为医改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机制在龙岩市第一医院得到充分体现。医院推行“党建+学科业务”深度融合,把“支部建在科室上”,48个党支部覆盖全院科室,21场临床医技科室“把脉式”调研破解120项医疗堵点,300多场“党员回老家”义诊服务5万群众。同时,龙岩市第一医院落实“药价保”集成改革,政府主导28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该院共有2164项,新增120项惠民项目。同时,该院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入组率从2021年的99.6%提升至2024年的100%,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25.86%增至2024年的33.14%,这意味着医院靠药品赚钱变少,老百姓就医负担减轻。
在新罗区医共体中,改革红利同样惠及群众。2020年,以龙岩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立新罗区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近5年来,医共体内患者门诊和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均下降,门诊次均费用由2020年238.4元降至2024年198.9元,住院次均费用由2020年7243.8元降至2024年5737.4元,为群众就医“减负”。
资源下沉,服务升温
让群众看病“省心省力省钱”
龙岩市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着力构建“市优、县强、乡活、村稳”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在市级层面,打造龙岩中心城区医疗高地,出台意见明确中心城区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推动差异化发展。如龙岩市第一医院的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三大国家级认证平台形成覆盖全域的“黄金急救网”,近五年来急救性心梗患者3000余例,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8.7%。
在县域层面,龙岩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域7个县(市、区)成立实体化总医院,全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如龙岩人民医院(新罗区总医院)近三年累计为分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12期,覆盖1378人次;免费接收基层分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145人,有效补齐分院专业技术短板。推动“一院一品”建设,如雁石分院建成血透室,极大方便该区域及周边尿毒症患者就医,年服务超过3000人次,为患者节约资金100万余元。通过“百名医师下基层”行动,132名专家常年驻点帮扶,2024年开展诊疗服务2.5万人次,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1.92%,位居全省前列。
在社区层面,龙岩市以“强网底、优服务”为核心,通过特色科室创新,推动居民健康需求“家门口解决”。
迢迢医改路,漫漫民生情。从三甲医院的“生死时速”,到县域医共体的“资源下沉”,再到社区医院的“特色服务”……龙岩市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征程中,让闽西百姓真正感受到“健康,就在家门口”。
(人民网)
报道详见健康福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