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老年手术麻醉“新宠” 神经阻滞的利与弊

高飞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在医疗场景中,当老年患者面临手术时,麻醉方式的选择常让患者和家属陷入纠结。尤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神经阻滞麻醉,它既被寄予厚望,又让人有所顾虑。今天,我们就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的益处与潜在风险,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麻醉技术。

焦点一:老年患者手术的福音:神经阻滞麻醉的独特优势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诸多独特优势。其一,镇痛效果精准且持久,能极大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刺激。像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腰椎神经阻滞麻醉,能精准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使手术过程平稳,术后初期的疼痛控制也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风险。

其二,对生理干扰小。相比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主要作用于局部神经,对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影响微乎其微,无需插管等操作,降低了呼吸抑制、术后肺部感染等风险。对心血管系统而言,它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全身麻醉药物引发的心率血压大幅波动,这对于本身心脑血管功能就较脆弱的老年群体来说至关重要。

其三,有助于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大量研究表明,神经阻滞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因为它避免了全身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抑制,减少了术后大脑的混乱状态,让老年患者术后能更快恢复意识与认知能力。

另外,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还能降低阿片药物用量。阿片类药物虽有强大镇痛效果,但易带来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而神经阻滞麻醉通过精准阻断疼痛信号,减少了患者对阿片药物的需求,从而降低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焦点二: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神经阻滞潜在风险需警惕

尽管益处颇多,但神经阻滞麻醉也存在风险。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反应是一个隐患。若药物误入血管或使用剂量不当,会引起中毒症状,轻则头晕、耳鸣、视力模糊,重则抽搐、昏迷乃至危及生命。对于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药物代谢排泄变慢,更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情况。

在实施神经阻滞过程中,穿刺针可能会直接损伤神经,或因注射药物时压力过高、药物浓度过大而造成神经毒性损伤。表现为术后局部麻木、刺痛,甚至肌肉无力等症状,多数虽可逐渐恢复,但部分可能遗留长期神经功能障碍。

另外,神经阻滞麻醉并非总能实现完全阻滞,存在阻滞失败或效果不全的可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术中可能会感受到疼痛,导致血压心率急剧上升。

神经阻滞麻醉适合老年患者吗

科学证据表明,对于绝大多数手术患者而言,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且优势显著的选择。其较小的生理干扰、对术后认知功能的保护以及降低阿片药物用量等诸多优点,都使其在老年患者中尤为适用。我们应客观看待其风险,同时重视其益处,理性接受并合理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时与全身麻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对于一些复杂手术或特殊患者,神经阻滞与全麻的结合既可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发挥神经阻滞的优势,又能弥补其不足,确保患者舒适与安全,助力他们更好地应对手术挑战,实现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高飞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