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患者的经历说起:走路腿疼,不仅仅是“老了”
62岁的张伯是一名老烟民,近期发现走500米左右左小腿就酸胀疼痛,必须停下休息几分钟才能继续走。他以为这是“老腿病”,直到发现左脚发紫,才急忙就医。检查发现左下肢动脉已严重狭窄,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间歇性跛行(俗称“跛脚鸭”)正是下肢动脉闭塞的典型早期信号,却常被误认为“关节炎”,延误治疗。
下肢动脉闭塞的缘由:
1.什么是下肢动脉闭塞?
下肢动脉闭塞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堆积,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下肢肌肉因缺血缺氧引发疼痛、溃疡甚至坏死。
高危人群:吸烟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人群、肥胖者。
疾病进程:早期:间歇性跛行;中期:静息痛;晚期:足部溃疡、坏疽,面临截肢风险。
2.间歇性跛行:下肢缺血的“红色警报”
典型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肌肉酸痛、无力;休息1~5分钟可缓解,症状反复出现;疼痛部位与血管堵塞位置相关。
如何确诊下肢动脉闭塞
1.基础筛查:
足背动脉:手指触摸足背中部感受到明显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血管狭窄,并足部皮肤温度低。
2.医学检查
血管超声:可显示斑块位置和血流速度。
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血管三维结构,定位狭窄程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金标准”,用于手术前评估。
治疗:疏通血管,挽救双腿
1.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他汀类(稳定斑块,延缓狭窄)。
扩血管药:西洛他唑(改善下肢供血)。
控制基础病:降压药、降糖药(糖化血红蛋白<7%)。
2.微创介入——血管内的“清道夫”
球囊扩张术:导管送入狭窄处,用球囊撑开血管。
支架植入:金属支架支撑血管,防止回缩。
斑块旋切术:机械装置切除硬化斑块。
3.外科手术——血管“搭桥”重建血流
适用情况:长段血管闭塞或介入治疗失败。
手术方式:取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绕过闭塞段连接两端动脉。
预防与康复:四道防线
1.戒烟!戒烟!戒烟!
吸烟是下肢动脉闭塞的“头号元凶”,戒烟1年后风险下降50%。
2.饮食“三低一高”
低盐(<5g/天)、低脂(少吃动物内脏)、低糖(精制糖<25g/天);高纤维(每日蔬菜500g+粗粮100g)。
3.运动康复,行走训练法
目标:通过规律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方法:步行至疼痛出现后继续坚持1~2分钟;休息至疼痛消失,重复5~6次为一组,每日2组。
注意:避免在寒冷或空腹时运动。
4.足部护理,防溃疡于未然
每日检查足部有无伤口、水泡;穿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洗脚水温<37℃,忌用热水袋暖脚。
这些情况立即就医
静息痛(夜间疼痛影响睡眠);足部皮肤发黑、溃疡或坏疽;突发下肢剧烈疼痛、冰凉、苍白。
别让“间歇性跛行”拖成截肢悲剧
下肢动脉闭塞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治疗不仅是“保腿”,更是“保命”。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坚持预防,多数患者可避免截肢,重获自由行走的能力。记住:当你的双腿开始“抗议”疼痛,就是血管在呼救——及时行动,永远不晚!核心提示: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出现行走后腿痛需优先排查下肢动脉闭塞;早诊早治可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谢芳彬 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 急诊科(心血管专业)、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