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吃顿海鲜 居然染上甲肝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林春梅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

一大早,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门诊大厅,一场“护肝行动”义诊正在进行。当天免费送出100个乙肝初筛名额:50份体检券(含乙肝五项、肝功能6项、甲胎蛋白、腹部超声)、20份肝弹性检查券、30份康复科体验券(刮痧/拔罐)。

义诊现场,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肝病内科常务副主任、重症肝病科主任高海兵分享一则近期接诊的病例,让在场市民纷纷倒吸冷气:来自内陆省份的60岁李阿姨(化名),平时几乎不吃海鲜,这次来福州探亲,忍不住和家人涮了顿海鲜小火锅。没想到当天晚上就开始发热、乏力、恶心,以为是“感冒”没当回事,直到第二天早上发现眼睛变黄、尿液像浓茶,才慌慌张张送外院检查,结果确诊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李阿姨的情况很典型——平时很少接触海鲜,突然摄入未彻底处理的污染食材,直接触发了甲肝病毒感染。

该院还联合省内多家医联体单位,在全省开展“护肝行动”。

夏季由于气温升高、食物易变质、蚊虫滋生等因素,甲肝进入高发时节,别碰“高危食物”:路边摊的生冷海鲜(比如生鱼片、未煮透的贝类)、没洗干净的瓜果(比如带泥的草莓、葡萄)、过期的熟食,都是甲肝病毒的“潜伏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