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腮帮子莫名鼓包 会是肿瘤吗

陈顺金 福建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脸旁边忽然多出个小鼓包,摸着硬而不痛,还能随着皮肤滑动——多数人先想到“最近吃胖了”或“腮腺发炎”。其实,很多这类包块都是腮腺肿瘤。别被“肿瘤”两个字吓住,它们里头有80%左右是慢吞吞、脾气好的良性瘤,只有约20%是动作快、爱惹事的恶性瘤。早点识别、及早处理,就能把风险牢牢关在笼子里。

腮腺到底长哪儿

腮腺位于耳垂前后、下颌角外侧,每天帮我们分泌富含酶的唾液,让米饭面条更易消化。它体积最大,却也最娇贵,因为里面穿行着七条面神经分支,掌管抬眉、闭眼、鼓腮、咧嘴。医生常说“切一个瘤子,保一张笑脸”,说的就是要在手术刀和微笑之间找平衡。

为啥会长瘤

目前确认的高危因素有三条:

1. 长期吸烟——老烟民最容易惹上叫“沃辛瘤”的良性肿瘤;

2. 接触辐射——头颈部放疗或多次CT扫描让腺体细胞更容易变异;

3. 慢性炎症或家族易感基因。

不过,大多数人查不到明确原因,所以日常自检才最靠谱。

在家如何早期侦察

对着镜子把头轻轻偏向一侧,用指腹摸耳前、耳后沟及下颌角:

• 能摸到黄豆到核桃大小的硬块,而且推得动、无痛,多数是良性;

• 如果短时间迅速长大,伴随疼痛、表面皮肤变紧或嘴角歪斜,就要高度怀疑恶性或巨型良性——赶紧就医。

医院会做什么检查

“影像三件套”跑不了:高分辨超声看位置深浅,增强CT或MRI看与面神经、血管的关系;若需进一步确认,还会做细针穿刺活检。最终结论必须靠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报告说了算。

治疗核心——手术

1. 良性浅表小瘤:常用耳前-耳后弧形隐蔽切口,疤痕藏在发际和耳沟;

2. 良性深叶或恶性瘤:切口会更长,必要时连同颈部淋巴一并清扫;

3. 体积细小、位置合适者可选内窥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只需2~3cm小口子,视野却放大十几倍,既精准又爱美。

手术中会接入面神经电监测装置,一旦刀尖靠近,仪器就“滴滴”报警,尽最大可能守住表情。

术后怎么照顾

• 前48小时冰敷+加压,防止唾液渗漏;

• 拆线前保持切口干燥,饭后盐水漱口;

• 饮食主打温凉软食,高蛋白助愈合,辣条坚果先暂别;

• 每天做“表情操”——抬眉、闭眼、鼓腮、噘嘴,各保持3秒,每日3组,帮助神经功能恢复。

常见并发症,别慌

1. 涎漏:敷料老是湿,可用持续压迫或负压引流;

2. 味觉出汗综合征:吃东西同侧脸出汗、发红,可打肉毒素缓解;

3. 面神经迟缓:大多数在半年内逐步恢复,坚持康复锻炼最重要。

恶性瘤,后续怎么办

黏液表皮样癌高分级、腺样囊性癌侵及神经或切缘阳性者,常需辅以放疗;若已有远处转移,医生会评估是否加化疗或靶向/免疫治疗。规范综合方案可把5年生存率提高20%以上。

日常预防

1. 彻底戒烟;

2. 能不用的头颈CT就别做,必要时选低剂量方案;

3. 口腔卫生到位,减少反复腮腺炎;

4. 任何持续增大的耳下包块,别压、别揉,尽早看头颈外科。

腮腺肿瘤大多数是“乖孩子”,却藏在牵一发动全脸的关键位置。定期自检、及时就医、选择经验丰富的头颈外科团队,你就能在保住笑容的同时,甩掉潜伏的风险。遇到疑惑,找专业医生聊,比在网上自己吓唬自己靠谱一百倍。祝大家都能放心大口吃、放肆大声笑!

(作者:陈顺金 福建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