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下一篇

胸痛气喘 当心主动脉瓣猝死信号

本报记者 廖淞荷

“主任,我最近总胸口发闷,走两步就喘,会不会是主动脉瓣出问题了?”“孩子才18岁,查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以后会发展成狭窄吗?”“听说换主动脉瓣要开胸,我80岁了能扛得住吗?”……

9月24日晚,《大医生开讲・厦门名医名科》主动脉瓣疾病专题直播中,网友提问刷屏不断。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翔,超声科主任医师苏茂龙从症状识别、检查诊断到手术治疗,一站式解答市民关心的“心”难题。截至直播结束,全网观看量达31万人次。

微创技术显优势,83岁患者术后仍能生活自理

“以前一提换主动脉瓣,大家就怕开胸——胸口划大口子,术后疼得不敢咳嗽,恢复至少半个月。但现在,我们有更好的选择。”直播中,陈翔一句话打消了不少患者的顾虑。

他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通过导管将压缩的人工瓣膜送到心脏病变位置,释放后就能替代受损瓣膜工作。“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地走路,没并发症的话4~5天就能出院,很多老人术后还能自己买菜、做饭。”

一位83岁老人同时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全身动脉严重硬化,常规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厦心团队通过特殊的颈动脉入路为他实施TAVR,术后老人不仅生活能自理,还能帮家里做简单家务。

对于患者关心的“手术方式怎么选”,陈翔表示,2025年新指南将TAVR的推荐年龄从75岁降至70岁,70岁以上患者首选微创;即使是70岁以下,如果有心肺功能差、做过二次开胸手术等高危因素,也能优先选TAVR。

“年轻患者如果心脏结构没改变、没症状,不用急着手术,定期随访就好。”陈翔说。

超声是“火眼金睛”,这些人群建议每年查

“曾有位患者因冠心病做支架,基层医院只诊断出主动脉反流,没发现狭窄,我们通过心脏超声进一步检查才明确病情,避免了漏诊。”苏茂龙表示,很多主动脉瓣疾病早期没症状,等到出现胸痛、晕厥,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心脏超声是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瓣膜形态、狭窄或反流程度,还能评估心脏功能。

苏茂龙提醒: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50岁后、女性55岁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三高人群”;查出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人(比如直播中提问的35岁网友)需要尽早筛查。

忽视可能致猝死,出现这些症状别拖延

“有个患者之前总说‘头晕是老毛病’,直到一次做家务时突然晕倒,才查出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幸好及时手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陈翔说,主动脉瓣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中风,甚至猝死。

他提醒,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胸口发闷、走路气喘;头晕、晕厥;活动后乏力、心慌。苏茂龙补充,即使没有症状,有高危因素者也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目前,厦心已形成从筛查、诊断到手术、随访的主动脉瓣疾病一站式诊疗体系:不仅能开展经股动脉、颈动脉、心尖等多入路TAVR,还能处理复杂解剖结构病例,术后通过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定期随访,确保患者长期安全。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承办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